南沙 | 珠江街道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8-22 21:08:28

信息时报讯(记者 王荟文 通讯员 杨英妮)为引领青年在“百千万工程”中显担当、强作为,发挥青年群体热情为“百千万工程”赋能,7月中旬以来,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团工委、少工委积极响应广东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实践团队结对开展素质拓展、文化创意、视频创作等活动13场次。

789e2a473c179f115a3e7ca2b7330686.jpg

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员。通讯员供图

以课堂为阵地,青年带着少年学

为满足青少年群体在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需求,培养珠江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7月16日起,珠江街暑假青少年素质公益课堂开班,团工委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寸心实践队、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侨之队的27名青年,围绕归侨文化、非遗手工、美育心理、趣味学识等方面内容送课到社区。

576cbc94c2ceec132a2c1be25c2702da.jpg

侨文化课堂。通讯员供图

在新兴社区,侨之队队员开展华侨特色美食文化探究课,选取越南春卷、斑斓糕、枕头粽等华侨特色小吃进行介绍。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通过知识问答和展示、品尝制作美食等方式,增强孩子们对侨文化的认识与认同,进一步传播侨文化。

在礼隆社区,侨之队队员在介绍植物拓印的原理及历史文化发展后,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花草团扇”。孩子们在团扇上用植物摆出创意造型,再经过敲打、定型,纹理图案便转移到团扇上。孩子们在活动中提高了审美素养,感受了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在福生社区,侨之队聚焦广府文化,以扭扭棒为工具制作精美的粤剧发箍,将粤剧头饰与现代创意手工融合展现。小朋友对粤剧文化学习兴趣浓厚,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互动性强。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和家长共同制作粤剧发箍,从中学习粤剧知识,体验粤剧文化魅力。

在同安泰社区,侨之队开展非遗漆扇文化课堂,让青少年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与智慧。课堂前半段通过知识讲解,介绍漆扇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价值,后半段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上色制作,增进学生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理解。

在平安社区,寸心实践队以趣味猜谜引入主题,开展风筝、灯笼非遗手工课堂。指导老师向小朋友们讲述传统风筝、花灯的历史脉络和技艺传承。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专注而有序地制作花灯。

在前锋社区,寸心实践队带领小朋友开展击鼓传画活动,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和创意,跟随音乐节奏进行主题绘画。当音乐响起,小朋友开始作画,音乐暂停时则停止作画,并将画纸传给下一位同学继续作画。在画纸传递过程中,画作逐渐丰富和变化,孩子们共同创作画卷,画出心中的童真梦想,进一步激发艺术灵感。

在义隆社区,寸心实践队开展心理辅导课,通过青春期负面情绪的案例展示,讲解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负面情绪、科学调节情绪。在互动环节,队员们引导学生制作《情绪自救手册》,绘出情绪相应表情图案,记录在情绪状态下的感受和行为,并思考如何更好应对这些情绪。

在西新社区,寸心实践队以“趣味英语乐在其中”为主题进行教学,从趣味单词教学到实用口语练习,再到电影情节重现再到英语歌曲教学,灵活的教学安排,精巧的课堂设计,学生在欢笑声中学到了知识。

在泰安社区,寸心实践队借以科普视频,激发青少年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的热情,通过实际案例演示、知识竞赛等,帮助青少年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在实践环节,带领青少年动手制作枫叶书签、莲花灯等手工,提升青少年对废物再利用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活动和废物利用实践。

以镜头为媒,讲述珠江发展

7月30日,广东金融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团队来到珠江街,开展2024年珠江街道“返家乡”大学生文化宣传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街道独特文化,拍摄特色宣传视频,用镜头展现珠江街企业园区、红色阵地、生活风貌,捕捉珠江风物之美,传递奋进之音。

接下来,街道团工委将深化与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合作结对,以线上宣传设计和线下调研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归侨文化创新发展路径探究、侨文化IP创新推广、关爱困境青少年等特色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搭平台、集资源,团结带领青年与党同心、与发展同行,争当“突击队”、勇做“生力军”,助力“百千万工程”,做细做实青年下乡返乡兴乡文章,为珠江街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