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 | “网红”南沙丝巾竟大有来头,来坦头村一探究竟→
2024-07-19 17:55:18

信息时报讯(记者 王荟文)“今天,我给各位记者朋友带来了一个小物件,这条漂亮的丝巾,其实是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在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在介绍美丽海湾建设成果时,展示了一条丝巾。郭芳介绍,制造丝巾的塑料瓶均来自广州南沙的公益净滩行动。

952ffd497f81f1f8049526405f530c35.jpg

来自坦头村的网红丝巾。 信息时报记者 区翼旗 摄

废弃塑料变身“时尚单品”,减少碳排放

这条丝巾是如何从废弃物变身为环保“时尚单品”,又与南沙有何渊源呢?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坦头村图书馆,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秘书长叶攀向大家揭秘了环保丝巾的前世今生。

“这条丝巾以‘保护红树林’为主题,展示了包含红树林种群、滩涂、白鹭、萤火虫等元素在内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我们将红树林中的广东本地物种——秋茄的籽粒经过艺术化处理,作为图中的小女孩乘坐的小船,寓意红树林的根系推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更加完整。图案整体描绘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好愿景。”叶攀介绍道。他表示,选择丝巾作为废弃塑料的回收制品,首先考虑的是使用价值,“环保主题的丝巾制品既美观舒适,又能通过画面传播环保理念,倡导人们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这条丝巾是由2023年在广州南沙开展的一系列净滩活动所回收的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PET材料)经过系列专业处理制作而成,每3个矿泉水瓶的原料可制作一条丝巾,由此可以减少85.32克碳排放。

image.png

叶攀介绍丝巾来源。 信息时报记者 区翼旗 摄

多维度保护原生红树林,党群齐发力

南沙有着广州最大面积的红树林,面积达198.18公顷。而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绿肺”“海洋卫士”之称,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2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支持下,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依托自身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优势,启动了坦头村红树林保护与修复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红树林根系发达,塑料瓶、玻璃瓶等很容易藏匿其中,每天都会随着潮汐从海中漂过来,破坏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副秘书长杜宇燕告诉记者,该项目启动以来,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组织了超50场红树林科普、净滩、讲师志愿者培训、主题展览以及生态环境修复行动,总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其中,参与净滩人数超过800人次,捡拾的海漂垃圾在500公斤以上。

一直以来,南沙街道坦头村致力于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持续推进红树林保护,打造乡村绿化示范点。据坦头村党总支书记黄锦华介绍,目前,坦头村已组建起超200人的志愿者线上群组,涵盖亲子家庭、学生、党员等群体,志愿者们在坦头村种下了315棵红树,含木榄、海滨猫尾木、水椰、秋茄、桐花等本地树种。大家积极参与每次的净滩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通过各类环保活动,群众环保意识也得到显著提升。

5fa481fda919c93c7a0a2e1e58bc8f20.jpg

游客在坦头村红树林科普长廊打卡。 受访者供图

2023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在坦头村红树林堤岸设立了红树林科普长廊,帮助公众更加系统地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近年来,南沙区持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编制实施了《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2—2030年)》,推进广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建设、南沙湿地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虎门大桥北侧(广州段)海岸线整治工程、南沙区红树林营造与修复一体化服务等项目。这一系列红树林保护行动,是美丽南沙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