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19项非遗技艺“一路生光彩”
2024-07-01 20:41:11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海博宣)6月30日,“一路生光彩——黄埔代表性‘非遗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19项广州市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带观众领略黄埔“非遗”的独特魅力。


“一路生光彩——黄埔代表性‘非遗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波罗诞”“波罗粽制作技艺”“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波罗鸡”“广州客家山歌”……本次展览共分六个单元,精选了19项黄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曲艺、游艺与杂技,以及传统舞蹈、音乐、医药、美术、技艺、体育等多种类别。

展览第一单元“信——民俗信仰”,以南海神庙为中心,展示了与“波罗诞”相关的民俗信仰和文化活动。南海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神祇,承载着人们对平安、丰收和幸福的祈愿。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波罗诞”庙会盛况、五子朝王巡游等,让观众感受这份古老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一路生光彩——黄埔代表性‘非遗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第二单元“会——祠堂庆典”,以广府地区浓厚的宗族意识为背景,展示了龙舟、醒狮等传统民俗活动。龙舟竞渡是黄埔沿江村落居民的重要节日,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观众了解龙舟和醒狮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感受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文化传承。

展览第三单元“味——地道滋味”,以黄埔美食为主题,展示了波罗粽、土鲮宴席、绫酥等特色美食。据介绍,波罗粽是“波罗诞”最具特色的民间美食,土鲮宴席是南岗鱼米之乡孕育的地道美食,而绫酥则是广府地区婚俗场合的特色食品。展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示这些美食的制作工艺、风味特色和文化寓意。


“一路生光彩——黄埔代表性‘非遗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日常生产生活中,黄埔区诞生了诸多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第四单元“艺——民间绝艺”展示了客家山歌、舞春牛、龙形拳等民间艺术。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间歌曲,舞春牛则是客家人祈祷丰收的传统舞蹈,龙形拳则是广东武术传统拳种之一。

展览第五单元“匠——匠作奇工”,聚焦于民俗、节庆等活动中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波罗鸡、龙舟龙头龙尾、乞巧工艺、安宫牛黄丸、广绣等传统手工技艺。波罗鸡是南海神庙周边乡民创造的传统手工艺品,龙舟龙头龙尾则是与“扒龙舟”民俗相伴而生的水乡传统技艺,展览重点展示了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流程、工艺特色、文化价值等,让观众感受这份来自匠人的智慧。

展览的第六单元“戏——南国红豆”,特色十足。这个展区的主角是“粤剧”,展示了粤剧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等。在“粤剧化妆间”戴粤剧脸谱,给粤剧角色穿衣……记者看到,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粤剧的表演形式、经典剧目、服饰道具等。多个互动项目更让观众多角度了解、感受“南国红豆”的艺术魅力。


“一路生光彩——黄埔代表性‘非遗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当天,“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伟潮、“波罗粽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玉彩、“波罗鸡”非遗传承人叶美英等来到展厅,为观众介绍他们坚守多年的技艺与绝活。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王芳表示,此次展览的大部分展品来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保护单位,“博物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集中展现的舞台。通过这个展览,还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激发他们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一路生光彩——黄埔代表性‘非遗展’”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30日。展览中特别设置了龙舟、龙形拳、粤剧等观展打卡点和客家山歌扫码点歌互动,并计划在展览期间的周末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馆,与观众互动,希望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黄埔“非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