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五一”开馆
2024-04-26 20:15:34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夏子涵 江泽)白鹅潭江畔,“文化巨轮”将扬帆启航!记者4月26日获悉,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计划5月1日向公众开放。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通讯员供图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定位为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是展现岭南文化“双创”成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设计,中建三局承建,融合自然山水形态抽象写意与理性几何化建筑手法,三个满载艺术的方形宝盒层叠铸就“文化巨轮”,描绘出“云山珠水”壮美画卷,岭南文化瑰宝自此起航,乘风破浪远播四海。

据了解,开馆之际,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筹备了一系列重磅展览,一批重磅文艺大师名作、珍贵藏品即将“揭开面纱”。其中广东美术馆设置八大开馆大展,包括广东美术馆多年来的馆藏作品、近现代中国画坛大师的精品佳作等,还特别引进“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展出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的55件重要馆藏作品。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通讯员供图

建设亮点

“文化巨轮”穿上“陶瓷外套”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45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广东美术馆(含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及公共配套服务区等附属工程。“我们坚持工匠精神、致力品质履约,攻克了临江深基坑防渗漏、超限大跨度连廊提升、定制化陶瓷幕墙等技术难点。项目入选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创新案例,以智能建造这一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大湾区新地标高质量建设。”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横跨在三个场馆之间的两段钢结构连廊,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场馆连接在了一起。该连廊悬空高度29米,桁架最大跨度168米,悬空最大跨度48米,重达1500吨,相当于330头成年大象体重总和。在我国场馆建筑模式里,如此重量级超限大跨度双层连廊提升实属少见。如何安全提升这段连廊?项目团队选用“超限结构大跨度拱形桁架分层逐次整体提升技术”,分两次提升钢结构连廊。项目技术团队模拟分析施工过程中桁架提升节点应力变化,突破传统结构受力模式的设计、平行组合非对称桁架和拱形桁架逐次整体提升,实现了三大“主舱”相连。

幕墙是一大亮点,为完美呈现“鹅潭写意、云山艺境”视觉效果,项目团队精心设计,近8万平方米的幕墙共应用11大幕墙系统和22个子系统,大量采用定制的釉面陶瓷板和釉面玻璃幕墙,展现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

考虑到幕墙系统繁多、设计造型复杂等因素,项目团队将外立面造型细分为3个区13个施工段,采用“绝对坐标”及“网格相对距离”的方式,对幕墙安装测量放线进行双重控制。同时采用三维扫描技术,扫描形成幕墙骨架点云模型,复核安装精度,再进行材料加工生产,确保材料尺寸互相吻合、安装精确,促成外立面一次成优,成功为珠江边“文化巨轮”穿上“陶瓷外套”。

项目坐落于珠江白鹅潭畔,基坑边线距离珠江仅35米,地下水系发达。作为临江大体量建筑体,项目防水面积超4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超10米,这对于地下室防渗漏挑战极大。“一旦发生渗漏,馆内藏品、文物资料必将严重受损,必须做到100%零渗漏。”项目经理殷灿说。为攻克防渗漏难题,项目团队前后4次开展地下室防水设计专项策划,最终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采用三轴搅拌桩、灌注桩以及双管旋喷桩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保证稳固可靠的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防水性能。在地下室的侧墙、底板采用两道防水处理等,最终实现工程“零渗漏”。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通讯员供图

预约攻略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开放时间为9:00~17:0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场馆实行分时段实名预约方式进入,观众们可搜索“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预约”小程序预约。

开馆初期,预约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任一场馆,可在三个场馆参观通行。值得注意的是,开馆初期,场馆实行限流措施,现场仅提供少量预约名额。不便操作线上预约的观众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二代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任一场馆服务台预约机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可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