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广州历史传承与新时代精神风尚”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
2024-03-29 18:41:13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晓雯 通讯员 戴卫春)3月26日,由广州“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组委会指导,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州市哲学学会承办的“红色广州历史传承与新时代精神风尚”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

来自中央党校、广东省社科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委党校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农讲所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以及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广州市哲学学会会员,广州大学等高校学生共200余人参加研讨,共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新时代精神。

研讨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市社科社团党委书记谭晓红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邀请革命先烈后代和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大家奉献一场红色文化盛宴,旨在通过重温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红色文化专家学者研讨,激励广大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继往开来、明确方向,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化为平常,展现红色广州的风采。

广州大学副校长、广州市哲学学会会长张其学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广州作为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岭南文化中心地,汇聚了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希望与会的青年学子通过本次研讨会重温红色文化,坚定报国初心,树立文化自信,对成长、成材有所裨益。

主题演讲:缅怀革命先烈,讲好红色故事

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晓瑾以“周恩来对建立中共军队的卓著贡献”为题演讲。她着重回顾了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制定军队政治工作原则和制度,对革命军队建设作出的贡献,一是确立了革命政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二是在军队中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形成了政治工作的新制度。三是树立政治工作的优良作风,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大元帅铁甲车队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相继组建,成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的正规的革命军队。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作为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总的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为我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周晓瑾作主题演讲。通讯员 供图

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彭浩作了“英雄花开英雄城,英雄彭湃南粤颂”的主题演讲。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彭湃烈士的求学和革命经历,重点介绍了彭湃创立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与领导南昌起义、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等一系列革命成就,充分展现了彭湃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党和人民,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光辉形象。

彭浩作主题演讲。通讯员 供图

农讲所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吴石坚以“木棉红墙相映红,不变英雄色”为题发言。他强调,今年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100周年。农讲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传承广州红色历史,展示新时代精神。通过立足特色、发挥红色教育思政育人作用,结合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立体百科全书”;同时农讲所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塑造传承红色文化的青春之旅,鼓励广大青年参与红色文化传承;还举办广播剧、主题展览、红色诗词朗诵等丰富活动,推出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广州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吴石坚发言。通讯员 供图

今年也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管理部副主任罗群佳介绍了纪念馆围绕“挖掘黄埔军校红色资源,弘扬红色历史文化”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成果。一是打造精品展览,通过“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等展览传播红色历史文化;二是丰富情景体验,通过情景式讲解、微党课、红色故事剧场等活动生动讲好红色故事;三是活化文物史迹,打造文旅剧场,串联红色路径,点亮城市的红色地标;四是打造“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联合学校和社会力量构建“六维一体育人模式”,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激活红色基因。最后,开展“黄埔百年·薪火赓续——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百人口述历史专访”活动,抢救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罗群佳作介绍。通讯员 供图

学术研讨:弘扬红色文化,建设新时代广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秋婷作了题为“传承好红色基因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线上发言。她指出,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强党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遗传因子,在新时代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承与丰富。传承红色基因对于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永葆初心与本色以及党的事业代代相传至关重要;她提出五点具体建议:一是加强对红色基因的理论研究,二是高度重视学史用史,三是深入挖掘、精心保护和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四是强化和改进对红色教育的领导,五是积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冯秋婷发言。通讯员 供图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金龙围绕“红色文化的基本界定与当代传承”作主题发言。他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革命文献、革命精神、标语口号、革命故事、旧址遗址遗物等红色资源,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核心,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保存历史记忆、达成历史共识、诠释历史智慧、养成对历史的尊重敬畏和传承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广州作为英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红色文化过程中,需要明确红色文化主体,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传承红色文化,并转化为实践的精神力量。 

陈金龙发言。通讯员 供图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实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广州文化建设”作主题发言。他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红色资源丰富,要让红色资源动起来,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他建议,为传承红色文化并推动新时代广州文化建设,应将党史、革命史等历史与现代媒体结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应提升传统文化产业质量,发展多元文化产业,可以通过游戏、电影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深刻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陈实。通讯员 供图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德莉发言主题是“新时代广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机制研究”。她指出,高校思政课堂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将红色文化深刻融入教育教学,并体现教育的本质与规律。首先要将历史教育与文化教育、地方史与国史相结合,实现人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其次,要倡导构建合理的“纲要”课程教学机制,包括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稳定的教育基地,并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考核,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学习红色文化;最后,她强调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走进历史文化遗址,亲身体验历史,增加历史现场感与现实关怀感,更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感。

徐德莉发言。通讯员 供图

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教授李仁武以“深悟和激昂红色文化的精神品格”为题作了发言。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红色文化的精神品格包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斗志、纪律和价值观,其中理想信念是文化的最核心要素;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激发精神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精神特质。他指出,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为世界贡献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情怀,有助于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型文化发展成果。

李仁武。通讯员 供图

互动总结:传承红色基因青年要有使命感

在互动环节,有学生提问年轻人应该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周晓瑾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周恩来邓颖超在广州文德楼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承受着产后丧子之痛的邓颖超在地下党员、医院医生与护士的帮助下,躲过国民党搜查,从广州撤离到香港的曲折经历。她鼓励年轻学子不仅要从书本中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更要走进广州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中,实地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学习先辈们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坚定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周晓瑾的讲述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师生们听得全神贯注,不少同学热泪盈眶。

互动环节。通讯员 供图

最后,广州大学科研院社科处处长张延平教授作了会议总结。他表示,四位嘉宾生动讲述的红色人物故事和红色资源挖掘、活化的实践成果,五位专家深入剖析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的内涵、传承机制等,都令人受益匪浅。年轻学子是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要承担者,相信同学们在会议中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和信心。他强调,作为思想文化研究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深化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学理研究,为传承和发扬新时代红色精神风貌作出贡献。

张延平作会议总结。通讯员 供图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通讯员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