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科联扶持学会“丝路十三行”活动,擦亮广州文化品牌
2024-03-27 18:00:26

信息时报讯(记者 李晓雯 通讯员 刘旭晖)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向大众讲好广州故事,打响广州海丝文化品牌?2023年,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大力支持下推出“丝路十三行”品牌系列活动,通过研学、非遗体验、讲座等活动,展现广州海丝文化、岭南文化底蕴,引导市民在传统文化体验中读懂广州、热爱广州。这一活动也是市社科联着力打造“一学会一品牌”,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image.png

青少年到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参观研学。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会长、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荣誉馆长王恒介绍说,“丝路十三行”品牌系列活动由青少年研学、非遗体验、社科讲座三大板块组成。系列活动一方面组织市民到广州图书馆、广州购书中心、沙面、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海幢寺、荔枝湾涌等多个市内热门公共场所和旅游打卡点,打造“身边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讲座和非遗体验活动,让感兴趣而无法到现场的人“云体验”,拓展了接触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9场活动共吸引400多名市民现场参与,并获得超过18万人次网络浏览量,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活动主题各有侧重,内容形式别开生面

image.png

“丝路十三行”系列活动举办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体验课。通讯员供图

社科讲座系列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先后邀请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会长王恒、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赵敏、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教授黄超,分别以“我的十三行外销艺术品收藏与分享”“银出岭海,丝路生辉——清代广式外销银器鉴赏”“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工艺设计与海丝贸易——以广州贸易时期的外销银器与海贸黄金为例”为主题,在广州图书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购书中心与观众分享文物故事、鉴赏知识、科研经历等内容,线上同步直播观看量超2.2万人次。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意犹未尽,纷纷围着专家交流探讨,并希望主办方多举办同类主题讲座。“这些讲座给市民提供与专家近距离沟通的机会,有效发挥社会组织为大众与专家搭建交流平台的作用。”王恒说。

image.png

组织青少年到荔湾区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通讯员供图

三期研学活动分别以“丝路上的粤商”“建筑上的西风东渐”“古寺留韵”为主题,由专业人士带领青少年实地走访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荔湾区博物馆、荔枝湾涌、沙面、海幢寺等地,探寻古代中外商人的印迹,重温古代广州的贸易历史,并现场制作学习卡、手工作品,加深对广州作为中国海外交流前沿地重要历史地位的理解。有学生表示,此前虽然知道广州是千年商都,但对这方面的历史了解不深,通过研学活动看到这么多海丝遗迹,了解到丰富的海丝文化,对生活的这座城市更有自豪感了。

image.png

市民到中华老字号“第一福”体验打金。通讯员供图

广州不仅海丝文化源远流长,非遗文化也博大精深。“丝路十三行”品牌系列活动推出打金(银)、木雕、茶艺3场非遗体验活动,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打金(银)体验活动在中华老字号“第一福”举行,这里是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省级“手工打金”非遗传承基地,市民实地参观了解打金(银)技艺的发展历史后,还亲自动手体验打金,从而对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相结合有了更深的认识。茶艺体验活动邀请广府茶艺传承人陈秀兰带领大家参观广府茶艺体验中心,学习广府茶艺理论和广府茶艺十式,品悟中华茶道文化,活动同步在触电新闻客户端、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线上直播,播放量总计超16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多方资源联动,共同打造海丝文化传播平台

image.png

青少年在研学活动中现场绘制十三行连环画。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社科联学会部负责人表示,“丝路十三行”品牌系列活动是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在市社科联指导下,发挥自身特色创建社科品牌的一次尝试与探索。系列活动以宣传广州十三行与海丝文化为出发点,按照普惠性最大化的思路,整合联动文化、媒体、互联网等多方资源,设置当下年轻人喜爱的传统文化主题,通过直播、研学、体验等形式灵活展开,活动效果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 

王恒在总结活动经验时特别提到,善用名胜资源,与多家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合作,对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拓展合作资源、提升社会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品牌系列活动与历史文化遗址、文化地标、中华老字号等合作联动,既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多元化了解广州历史文化,又有利于形成学会的品牌效应,促进学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学会将加强与这些文化单位、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好海丝文化、岭南文化传播平台。”

此外,现场活动与线上直播的紧密结合,也是社科社团组织扩展社会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成效的有益尝试,“一场非遗体验活动能收获16万的直播观看量,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说明这类活动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今后我们将加强传统文化活动的策划开展,并更多地运用网络直播,扩大活动影响范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