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志愿者”曾健华:用“爱心餐”温暖独居老人的心
2024-01-23 20:08:33

好人简介:曾健华,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广场志愿驿站站长。2012年12月,曾健华和妻子李笑梅组建以妈妈为核心力量的“妈妈私房菜”爱心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上门探访社区独居长者,为他们送上“爱心餐”。截至目前,曾健华参与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23500小时,先后荣获“广州好人”“广州市道德模范”“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东好人”等称号。“妈妈私房菜””爱心志愿服务队也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通讯员 穗文明


好人说:“ 帮助别人,他们开心我也开心。心态变好了,感觉自己也年轻不少。” 


曾健华。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摄


退休后投入“人生最美职业”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做好事。14年来,他一直坚持服务市民、奉献社会。在花城广场,时常能看到他耐心为过往路人指路的身影。他是退休职工曾健华,也是花城广场志愿驿站站长。今年69岁的他,是花城广场的“活路牌”。出生于1955年的曾健华是一名普通工人。最早与志愿服务结缘,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他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城市志愿者。“做志愿服务的感觉特别好,我当时就暗下决心,退休后继续加入志愿者队伍。”曾健华说,做志愿者是其“人生最美的职业”。

有着共同志向的李笑梅与曾健华因同为广州亚运会志愿者而相识,“我俩就是夫妻档,天天在一起做公益。”曾健华笑着说。

退休后,曾健华以广州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全职”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曾健华参与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23500小时。


关爱老人发起送爱心餐项目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曾健华关注到独居老人群体。“有的老人因为独生子女成家而独居在家,有的则因老伴离世而成为孤寡老人。”抽时间探访这些老人的念头闯进曾健华脑海。说干就干,在妻子李笑梅的支持下,2012年12月,曾健华和妻子将继续服务老人的想法向团市委、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汇报,获得团市委的支持。

2013年3月,在团市委、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曾健华夫妇正式启动“妈妈私房菜”送爱心餐项目,同时组建“妈妈私房菜”爱心志愿服务队,以志愿驿站为核心,联动周边社区居民和社工站,按“社工+志愿者”模式每周定期上门探访社区独居长者和孤寡老人,为他们做一顿“爱心午餐”,向他们道一声温暖问候,陪他们听一首“感动粤曲”。

起初,曾健华夫妇以自己的退休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每到服务日,曾健华和妻子早早就在厨房里忙碌,瘦肉鸡脚汤、梅菜蒸鱼腩……变着花样为独居老人做爱心餐。随着“妈妈私房菜”获得广泛宣传,一些热心企业为该项目提供支持,项目得以持续至今。

曾健华(左三)陪老人聊天、用餐。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摄

 

“老人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2014年,在天河区文明办的帮助下,“曾健华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站”挂牌成立。除了送爱心餐,曾健华夫妇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探访独居长者和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家务。“逢年过节,我们还会给老人送节日礼物,组织大家出游、聚餐,让他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曾健华说。据了解,曾健华及其团队先后在海珠区龙凤街,天河区石牌街、天河南街、员村街的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50多位老人,服务次数超过4000次,风雨不改。

“每次去她家,她都要先跟我们聊天再吃饭。”在曾健华帮助过的老人中,104岁的黄婆婆令他印象深刻。黄婆婆的子女都在外地,她本人独自居住在天河南街,是“妈妈私房菜”项目中年龄最大的服务对象。老人虽然年事已高,头脑却十分清醒,总喜欢“缠”着志愿者多留一会儿。曾健华说,“每次我们离开,婆婆都会站在窗边笑着向我们挥手。”

在一次探访中,天河区员村西街社区的刘婆婆紧握着志愿者的双手,热泪盈眶地向他们道谢:“感谢你们这些好儿女,经常来看我,让我感受到一丝幸福。”据了解,刘婆婆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人已离世,只留下一名因工致残的儿子在身边。在刘婆婆最绝望的时候,志愿者的热心关怀点燃了她的希望。刘婆婆的话让曾健华深受触动,“一顿饭菜,把老人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此后,曾健华决心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加大对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关注,希望尽可能地缓解老人精神上的忧虑。

曾健华和志愿者不仅关爱独居老人,还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解决困难。2015年7月,曾健华长期探访的汪姨被不法分子骗走大笔养老金。曾健华夫妇及时伸出援手,在警方介入和媒体的关注下,汪姨挽回了部分损失。“是志愿服务改变了我,让我从一个内向寡言的人变得乐观开朗,老人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曾健华说。

如今,年近七旬的曾健华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他表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我会把志愿服务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