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腹部像“皮球”一样鼓起,竟是罕见下腔静脉恶性肿瘤
2024-01-03 18:34:14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漫 通讯员 梁嘉韵) 48岁的湖南女子万女士,1个月前开始出现明显的腹部隆起,但因工作繁忙她暂未重视,直到腹部进一步隆起,开始出现胸闷咳嗽才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为其进行CT检查后发现“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巨大肿物”,万女士一度生命垂危,当地医院建议她转院至中山一院。万女士的女儿也在网上了解到,中山一院曾在2019年成功救治过一例类似的患者,于是立即带着母亲赶往广州求医。

经中山一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领衔的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精心治疗,万女士成功度过生命危机,目前已经康复,于1月3日出院。据悉,这是国内也是中山一院的第2例“体外循环辅助下腔静脉至右心房恶性肿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体外肝修整+自体肝移植”手术。

万女士成功度过了生命危机,目前已经康复,于1月3日出院。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摄

肚子像“皮球”鼓起苦不堪言 

据了解,万女士到达中山一院后,经过多个科室的会诊,最终由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负责其治疗。此时,万女士的腹部已经像个皮球一样鼓起,致其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双下肢严重水肿,痛苦不堪。

吴钟凯教授立即安排相关的检查,诊断其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累及范围从肾静脉水平的下腔静脉一直延伸至右心房,靠近右心室,同时还有大量的腹水和胸水。为了缓解万女士的症状,心脏外科冯康倪及黄穗青医生立即给患者进行胸腔及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排出大量淡黄色的液体,患者不舒服的症状逐渐有所缓解。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多个脏器的静脉血。它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的右侧上行,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该部位的肿瘤病变涉及多个不同的重要器官,常规简单的手术无法彻底治疗,必须组织多学科讨论决定手术方案。

专家“头脑风暴”敲定手术方案

2023年11月22日上午,在吴钟凯教授的主持下,多学科专家进行了第一次病例讨论。据了解,此次下腔静脉肿瘤沿着血管累及肝静脉开口,并且已经突入右心房5厘米,肿瘤堵塞了肝静脉的回流,且肝静脉阻塞可能侵犯肝中及肝左静脉并形成血栓,肝脏出现继发淤血改变。根据影像特点,考虑此病例是原发于下腔静脉的恶性肿瘤,非常罕见。

据了解,2019年,中山一院多学科专家完成了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联合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的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切除手术。万女士的情况与此前患者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相比于上一个患者,万女士的肿瘤更大,肝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肝功能更差,同时肿瘤突入心脏部分更多,手术难度更大。

“需要先将肝脏整体移除,才有空间完整切除下腔静脉肿瘤并行人工血管重建,然后再将肝脏自体移植回原位。”经过多学科讨论,最终定下“体外循环辅助下腔静脉至右心房恶性肿瘤切除+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体外肝修整+自体肝移植”的手术方案。

14小时“车轮战”切除16厘米肿瘤

2023年11月30日,手术正式进行。麻醉科冯霞主任组织陈宇副主任医师和王晓娥医生为患者实施麻醉,为手术保驾护航。肝移植科副主任医师鞠卫强团队、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冕、心脏外科吴钟凯教授团队等各学科手术医生在不同的时间点轮流上台,按照术前制定的周密方案,先在体外循环下切除肝脏和16厘米大的下腔静脉肿瘤,再使用人工血管重建下腔静脉,最后进行自体肝移植。整个手术共耗费14个小时。

术后患者转入ICU病房,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中破开膈肌,万女士术后早期躁动明显,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心胸外科ICU主任陈光献的指导下,万女士呼吸功能通过锻炼逐渐恢复,拔除气管插管。术后9天,她转回普通病房,2024年1月3日顺利出院。

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冕表示,“手术非常干净地切除了肿瘤,没有残余,大大降低再次复发的风险,只需再做一些预防性的化疗。”肝移植科副主任医师鞠伟强告诉记者,相信经过3~6个月的恢复,万女士就可以顺利回归工作。医院在2019年开展的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切除下腔静脉肿瘤同时进行自体肝移植的病例,如今也依然很好地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