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夜校”助力“百千万工程” 海珠普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3-12-07 18:20:45

信息时报讯(记者 卫静雯)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由广州市海珠区委依法治区办创办的海珠区“法治夜校”在海珠区华洲街道小洲村简氏宗祠正式揭牌成立,同时标志着海珠区、街、联社共27间三级“法治夜校”同一天全部成立。这是海珠区在全省成立的首批“法治夜校”,是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和实现以高水平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普法领域创新举措。

海珠区“法治夜校”启动仪式。通讯员供图

激活法治“文脉”,将“祠堂”转变成“学堂”

因地制宜,构筑“精品化”法治宣传阵地。海珠“法治夜校”立足辖区内华洲、江海、琶洲等8条包含城中村的街道基础条件差异化、法治资源禀赋鲜明的现状,将区的优势、街的特点、经济联社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创新普法方式、拓宽普法广度,因地制宜设置“法治夜校”的学堂场所共27个。

因应得宜,开展“特色化”法治培训活动。目前,海珠“法治夜校”已吸纳包含法官、检察官、执法单位业务骨干和著名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的讲师团成员共50名,收集涉及宪法、民法典以及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征地拆迁等与“村改居”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备讲课题共57个。同时,“法治夜校”设有区、街道、联社三级组织架构,充分依托各层级大礼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居)祠堂等富有村居特色的实体阵地举办宣讲培训,因应得宜推动三级联动深度融合发展。

人文相宜,打造“本土化”法治文化品牌。海珠区利用辖区内龙潭村史馆、小洲龙舟文化展示馆、简氏宗祠等历史旧址数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传统文化+法治宣教”的思路,通过平台共建,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将“法治夜校”的建设与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法治乡村建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村居孝悌文化、融入村规民约,深挖历史文化赋能地区发展,人文相宜走出海珠特色创新普法之路。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锻造法治“铠甲”,将“建好”转变成“用好”

“法治夜校”助力海珠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法治夜校”以“主阵地+主旋律”和“精品化+精准化”模式选优配强法治宣教队伍,定期更新法治教育素材,打造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街道综合执法队伍,通过引导共治共享、法治文化与德治文化融合输出等方式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具体要求。

“法治夜校”助力海珠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夜校”面向全区各单位干部职工、辖区内包含城中村的8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及各相关经济联合社参加人员开放。各街道、经济联合社可以围绕村社工作中所遇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模拟练兵,根据“法治夜校”提供的“菜单”进行点单,选定讲师进行订单式课程配送。通过积极探索培养城中村村社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的创新举措,有效改善村社治理,是海珠区推动“一工程三行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城市文明跃升生动实践的鲜活呈现。

更新法治“图谱”,将“输入”转变成“输出”

“法”“景”融合,丰富“法治夜校”办学形式。“法治夜校”启动后将常态化开展法治培训,通过季度大讲堂、以案释法、法治文化演出等“规定动作”定期举办活动。后续还将持续开发实地调研、旁听庭审、“非遗课堂”等情景式、交互式普法项目,精心设计礼俗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表彰激励达到运营标准、较好发挥作用的法治宣传阵地。

借势借力,持续铺开海珠法治景观。今年海珠持续推进琶洲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成功打造全国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法宣传基地,建成落地宪法主题公园,完善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不断提档升级建设辖区内法治文化景观建设。在此之际,“法治夜校”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法治元素,挖掘新典型,放大新亮点,有助于持续铺开一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法治氛围浓厚的海珠精品“法治景观图”。

当天的揭牌仪式后,海珠区“法治夜校”开校第一课马上开讲,来自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的副主任康小鸫律师围绕宪法的基本知识、原则以及城中村更新改造法律知识为现场的村干部和群众进行了讲解授课。一位经济联社干部表示:“听完康律师的授课,我感觉收获很大。‘法治夜校’的形式非常好,有时候我白天要忙其他的工作,只有抽时间来学习法律知识,希望以后经常开展夜校活动。”

下一步,海珠区将继续搭好“法治为民大舞台”,推动全区基层联社干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打造普法阵地建设“品牌化”,点燃全民学法的“万家灯火”,实践法治精神有形呈现、有效覆盖、深入人心的普法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