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广州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之4 | 以“邻里自治”激活社区善治“基因”
2023-11-03 17:25:30

社区分层议事自治,架起畅通居民“连心桥”;“一核多元”抓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成立党群服务队,凝聚红色力量打通基层治理末梢……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杏花巷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出“籽籽连心”基层治理工作机制,让“小”社区撬动“大”格局,以“邻里自治”激活社区多元善治“基因”,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霞


社区分层议事,构建邻里“自治圈”

“以前一到夏天,我们大楼的空调滴水滴到地面,导致路边长满青苔,行人走过很容易滑倒。”住在进步里35号的居民冯先生介绍,该栋大楼东、西、北边外墙均装有空调外挂机,空调夜间滴水掉到飘棚上还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影响居民休息。为了解决空调滴水的困扰,有热心居民通过微信群向相关住户业主征询意见,商量集资安装空调外挂机引水管,将空调滴水统一引入下水道排放。住户经过协商集资,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是杏花巷社区党委强化精细管理,推动分层议事自治的生动体现。

杏花巷社区党委与共建单位开展“践行绿色生活”活动。受访者供图

“我们坚持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推动实现制定居民公约、大项经费开支等‘社区事社区议’,小区建设、绿化改造等‘网格事网格议’,楼宇公共设施损坏维修、邻里纠纷等问题‘楼宇事楼宇议’的分层议事机制。”杏花巷社区党委书记陈靖静介绍,社区通过“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网络,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党员全部就近纳入网格支部管理,做到社区核心有社区党组织、网格运作有网格党支部、楼栋理事有楼栋党小组、居民身边有党员。

正因为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机制,越来越多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大楼化粪池堵塞,热心居民牵头商议集资处理;旧楼加装电梯,楼长做好住户解释工作;社区安装充电桩,居民踊跃建言献策……通过构建邻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自治圈”,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痛点难点。

社区安装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受访者供图

多元组织共建,激发社区共治活力

“实在太感谢你们了,帮助我缓解了生活压力,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社区居民苏女士收到爱心捐款后感慨地说。苏女士因患有肠癌等多种疾病无法工作,家庭收入来源仅靠女儿每月3000元的工资,生活压力比较大。杏花巷社区党委结对共建单位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党支部了解情况后,发动党员捐款并将钱款送到苏女士手上。

近年来,杏花巷社区党委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通过党建联席会整合社区、辖区单位、共建党组织等各种资源,凝聚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广州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等机团单位和共建单位,让“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托起居民“稳稳的幸福”。

如何才能发挥多元组织共建模式的最大作用?记者了解到,杏花巷社区党委通过共享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服务等方式推动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例如与广州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关爱社区退役军人活动等。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带动辖区单位和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激发社区共治活力,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打造党群服务队,打通基层治理末梢

今年7月,社区孤寡老人温叔遇到一个难题。他居住的砖木结构房屋要进行修缮,温叔需要搬迁到安置房居住。但温叔体弱多病,无法自行搬家。“如果请工人搬运要付搬运费,但我每月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这该如何是好?”就在温叔焦急之际,社区党委发动热心党员捐款筹集到一笔搬运费,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我报名!”“我参加!”……在杏花巷社区党员群里,每每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党员们都踊跃参与,这股红色力量正打通基层治理的末梢。据悉,杏花巷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动作用,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组织成立了“守护平安”“法制宣传”和“民族一家亲”3支党群服务队,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清洁家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参与认领“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

“民族一家亲”党群服务队队长马孝东是一名回族党员,尽管家中有病人需要照顾,但他还是在空闲时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社区老党员黄兆瑜退休后不忘发挥余热,热心参与公共事务。多年来,每当大楼住户遇到公共难题或者烦心事,例如化粪池堵塞、排水管爆漏、楼下商户噪音扰民、大楼飘台积聚垃圾等问题,都会想到与楼长黄兆瑜倾诉商量,她每次都竭尽所能,想方设法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

社区在民族交流活动中心开展端午插花活动。受访者供图

利用公共空间,让活动“活”起来

街坊李叔每天中午散完步,都会到光塔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享用两荤一素一汤的助餐配餐,子女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吃饭问题了。他也可以在服务中心参加生日会、茶话会、健康讲座,认识新朋友,丰富退休生活。

能纳凉、能聊天,还能商量大小事,位于杏花巷社区的籽籽连心议事亭,亭子不大,功劳却不小。淼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每周定期在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拉近了居民间的关系,还为社区居民自治提供了一个平台。

新时期社区基层治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杏花巷社区坚持“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的理念,打造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籽籽连心议事厅、民族交流活动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4个平台,让活动“活”起来,让场所“用”起来。通过依托社区阵地建设凝聚群众、发动群众,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我们社区最大的特色是多民族聚居、文化多元、历史悠久。”陈靖静介绍,杏花巷社区居住着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结合这一街区特色,辖内打造了光塔街民族交流活动中心,成为各族群众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阵地。

今年6月,光塔街正式挂牌4个非遗传承工作室,打造“家门口的非遗课堂”,定期开展广绣、广彩、榄雕、岭南古琴等非遗课程。同时,社区还设有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周五安排律师驻点,为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专家点评

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李强:

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越秀区光塔街杏花巷社区围绕这一目标从三个层面加以推进。第一,构建多层次的居民议事机制,持续拓展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空间。杏花巷社区打造“社区-小区-楼宇”等不同层级的议事机构,吸纳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其中,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第二,推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化,联动属地治理主体参与共建共治。杏花巷社区以党建为纽带整合辖内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企业等机团单位,共同开展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形成了项目共建、资源共享的格局。第三,活化利用公共空间,丰富社区自治的基层阵地。杏花巷社区利用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籽籽连心议事厅、民族交流活动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平台为居民灵活创造多维文化交流空间,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