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南沙区金洲村走出了“以房地产为龙头,以工业为基础,工、商、科、贸并举”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2022年,金洲村的集体收入达到约1500万元。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金洲村逐渐显现出“人口密集、基础薄弱、管理混乱”的城中村通病。对此,金洲村党委在南沙街党工委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城中村,治理“疑难杂症”,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做实做细便民服务,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见成效,居民幸福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望”全局 党建引领推进整体部署
裕兴花园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可谓金洲村城中村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时间的流逝,道路规划混乱、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日渐显现,改造工作迫在眉睫。但是,“改什么”“如何改”成为众人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为此,金洲村把眼光“望”向全局,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作用,推进整体部署,构建党员网格、综合网格、服务网格“三网融合”工作机制,根据南沙区红色阵地、绿色共享、蓝色协商、橙色服务、金色先锋的“五彩工作法”,聘任5名兼职委员成立“大党委”。作为南沙区村(社区)基层治理委员会试点,金洲村吸纳来自各行各业的12名居民代表组建基层治理委员会,搭建“一会二引三推动”工作机制,形成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凝聚各类基层组织、基层治理参与人员共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基层治理委员会委员陈乐住在裕兴花园7年了,加入了半数以上的业主群,还是几个群的群主。群里,不少居民反映小区交通指引不足,不少车辆逆行、违停。成为委员后,他积极上报交通问题,并被村委采纳。“看着路面划好的一个个白色指示箭头,路口竖起的一块块交通指示牌,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陈乐说。
金洲村第一书记朱思敏说:“裕兴花园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工程体量庞大,仅靠村委的力量难收实效,这时候,‘大党委’的作用便显现出来。改造过程中,各兼职委员紧密沟通,网格中心负责摸查工作,街道规建办负责道路改造,综治办负责隐患排查,环卫部门负责清洁……各部门分工明确、配合无间,搭建了条块协同‘立交桥’。”
裕兴花园裕兴街整治前。通讯员供图
裕兴花园裕兴街整治后。通讯员供图
“闻”民生 聚焦居民痛点推进改造
“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为全面了解金洲村城中村治理的重点、难点,金洲村“两委”多次组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村民诉求,并最终梳理出交通、景观、管理三个民生关键痛点问题。
今年春节,当大家都在享受团圆喜庆时,家住裕兴花园37号楼的刘阿姨却很犯愁,她家的墙面、天花板不停地漏水。刘阿姨联系了金洲村委。村委接报后立即与物业公司一起上门检查,发现是下水管道堵塞导致积水。随后,物业公司的专业人员成功解决了刘阿姨家的漏水问题。
自从金洲村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后,此类服务场景时常上演。物业公司经理曾辉介绍:“公司进驻金洲村后,立即开展了近一个月的‘清道夫行动’,围绕裕兴花园1~43栋楼以及市场楼进行卫生清洁及楼道杂物清理工作,共清理出堆放的杂物、建筑垃圾166车。”
引进物业公司,只是金洲村委解决“交通混乱停车难、执行乏力管理弱、环境不佳景观差”三大痛点问题的“软件”部分。在“硬件”部分,金洲村打造了“电子化围院式管理”系统:在4个主要机动车出入口加装电子道闸;在现有140套高清视频电子监控设备基础上,新增82个公共区域高清监控点位;全面升级出租屋智能安保系统,为辖区内435栋出租屋安装了智能门禁与“三合一”信息牌,做到覆盖率100%。同时,金洲村设立了综合治理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机串联各类安保设备。曾辉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会在金洲村综合治理平台设置两个监控岗,推进软硬件改造深度融合,努力实现‘1+1>2’的治理效果。”
“问”冷暖 摸排登记帮扶重点人员
今年5月,金洲村网格员上门为单亲妈妈L女士送上慰问,并与其他爱心人士为L女士筹得14000余元善款;6月,网格员为家住金洲村中围下街的一名困难人员解决了家中电线杂乱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重点人员帮扶工作,是提升城中村治理成效普惠性的重要环节。为做深做实此项工作,金洲村积极发挥网格员的作用,经过地毯式“洗楼”“洗业”“洗车”,摸清了金洲村“人、屋、车、场、网”底数,同时确定了一份包含680人的重点人员名册,为分级分类做好重点人群服务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老百姓的冷暖是政府工作的试金石,掌握了老百姓的冷暖,就掌握了实情,掌握了老百姓的心。网格员钟伟杰介绍,目前金洲村共有26个网格单元,而且真正做到了“一格一员”。每月,他们都会联合派出所、村“两委”对辖区内的特殊人群进行摸排、分类,建立等级台账,并及时更新其工作生活信息。目前,网格中心已摸排登记重点人员399人。同时,金洲村积极构建“党建+网格”工作模式,织起红色网格服务体系,通过收集、解决居民“微心愿”,深度下沉党员力量,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助力完善重点人员服务管理体系。
“切”民忧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阶段性整治,金洲村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也大幅提升。但是,居民担忧的不仅仅是设施的老旧,还有文化生活的缺失。金洲村的城中村治理工作也逐步从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物质层面的改造,迈向文化挖掘、文化培育等精神层面的建设。
金洲村利用村集体闲置物业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并设置了书画室、图书馆、党心乡情村史馆等文化功能区块。同时,金洲村还在建设文化礼堂与“邻和里”网红街角,积极动员党员志愿者、社工力量,运用传统文化与党史教育赋能城中村治理工作。
小朋友在“邻和里”网红街角留影。受访者供图
金洲村社工吴思华介绍,仅今年暑假,她就负责开展了15项文体活动,重点面向困难人员与青少年儿童,累计服务440余人。其中,在图书馆开展的“国画初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创意作品。“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金洲村居民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可以明显感觉到金洲村变得更加和谐了!”吴思华说。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国画作品。受访者供图
专家点评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工作部署,对城市基层探索更多微观层面的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南沙区金洲村坚持以基层党的建设为主线,为推动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基层治理‘中枢’。在党建引领带动下,金洲村通过物理环境改造、精准对接弱势群体需求、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等,持续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金洲村推动城中村治理实践中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问题意识、聚焦普惠民生等基本原则,为扭转城中村长期普遍存在的固有顽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李强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区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