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熙灯 通讯员 成广聚)在珠江航道上,一艘23米钢制双体保洁船正在水面中央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船体中央的传输带不断带起水里的垃圾,自动倾倒在船舱里;在靠近岸边的地方,一艘较小的新式自动保洁船上,一位水上环卫工人也不断用网兜捞起水位更浅处的垃圾……近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记者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东路的水上城管二沙码头,近距离了解广州水上城管工作人员的幕后工作。
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广州城管软件硬件两手抓,软件方面优化了执法流程,完善了执法系统;硬件方面改善提升了执法装备,具有24小时全天候执法环境。
巡回作业。通讯员供图
智慧监管,
176艘保洁船守护“美丽珠江”
每天早上8时许,胡炽威准时开始一天10小时的巡回作业。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做了三年,看着珠江环境的变化他感触颇深。
水域环境的养护,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江,作为广州的母亲河,3条航道携带着1718条河涌奔腾入海,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0%以上。而需要广州水上城管进行保洁的水域从流溪河自然保护区的太平场水位站至东江北干支流珠江出口处,总保洁长度158.53公里。
面对辽阔的保洁水域,广州城管水上工作人员不仅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同时不断探索更有力的监管,尽最大可能延伸监管覆盖面。 广州市水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马媛媛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水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采用“PPP”模式。
“‘PPP’模式就是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服务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这也是广州在环卫保洁领域的一次突破。”马媛媛说,社会资源的加入,能够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的潜能,成为超大型城市管理的补充力量。其中,广州侨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合作方,现有保洁船176艘,环卫工人446人,负责水域保洁长度约158公里,每日实行10小时巡回保洁,将清捞、收集的水域垃圾运输至市城管部门指定的资源热力电厂焚烧处理。
在日常监管方面,水上处不断完善监管方法,成立4个巡查组,对直管水域进行“全天候”“拉网式”全面巡查。每艘保洁船上还安装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系统)。侨环环保科技项目负责人胡炽威介绍,AIS系统通过准确定位船只位置,能更好地处理不同水域的打捞情况,及时应对水上事故、对故障船只进行救援。AIS系统与巡查APP相结合,可以更直观地检测环卫工人作业情况、安全情况,需要应急保障时,则可以迅速就近调配保障资源。
打捞垃圾。通讯员供图
联合执法,
筑牢珠江航道治理防火墙
珠江水域的美丽除了环卫人员的巡查外,也离不开严谨的执法。
水上执法船在夜色中巡航,船上的执法人员沿着灯光的指引在珠江航道上巡逻。广州城市和综合执法局水上市容管理和执法处副处长李勇带着工作人员正在对珠江水域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船只是否办理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进行检查。“同时,我也要检查船只在运输过程中有无遮挡和向珠江水域撒漏等行为。”李勇说。
这样的场景是广州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日常。
根据最新修订版的《广州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针对多种破坏水域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都是执法人员的工作内,针对不同的行为,需要分别处以相应的罚款。
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广州城管软件硬件两手抓,软件方面优化了执法流程,完善了执法系统;硬件方面改善提升了执法装备,具有24小时全天候执法环境。广州城管采取夜间和白天、工作日和节假日、上半夜和下半夜随机执法的方式,灵活多样的开展执法工作。
“同时,我们积极组织联合执法,每月组织1次水上公安、市水务局、市港务局、市海事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建筑废弃物水上非法运输联合执法。”李勇说。
2022年,广州城管不断加强建筑废弃物水域领域执法力度,联合执法指导处、指挥中心、水上处、余泥处相关业务处室,牵头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规范建筑废弃物水上运输秩序。全年开展执法巡查108次,联合执法11次,执法巡查有力震慑了不法经营者,为珠江航道的治理竖起了一道有力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