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巾帼”黎月欢:扎根乡村展芳华,擦亮疍家文化名片
2023-09-01 16:23:12

好人简介:

她来自“全国文明村”南沙区东涌镇大稳村,是土生土长的疍家女,传承疍家文化是她的使命。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乡贤、“水乡姊妹”的代表,她怀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心系家乡福祉,不遗余力地传播疍家水乡文化。

她是“广州好人”黎月欢,今年50岁。身兼南沙美仁旗袍协会会长的她带领由1400多名女性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投身乡村建设。她是年轻志愿者口中的“欢姐”,定期培训志愿者,向村民推广文明理念,在文明村镇建设中彰显巾帼力量。  

好人说:施比受有福。能帮助别人,就是自己的福气。”

黎月欢。受访者供图

牵头制作水乡情景剧,把乡愁留在心里

走进东涌镇大稳村,一派疍家风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提及为美丽乡村带来新文化、新思路的新乡贤,村民总会提到黎月欢。

作为疍家水乡文化推广大使,黎月欢长期从事疍家水乡文化研究和推广,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牵头创作《东涌印象》《合力东涌欢乐颂》《水乡新娘》等作品。她表示,大稳村有丰富的疍家水乡文化资源,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土题材文艺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播水乡文化。

疍家人以船为家、以渔为生。由于独特的居住环境和职业习惯,疍家人在饮食、服饰、婚俗等方面自成一体,形成极具特色的疍家文化。虽然历经变迁,疍家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疍家传统一直根植每个疍家人的心中。正因如此,黎月欢总是要求演员在演出时一丝不苟地处理好饮食、服饰、婚俗等方面的细节。这份执着,在情景剧《水乡新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疍家传统中,船头放一盆花表示这家人“有女待嫁”;如在船尾放一盆草,则表示这家人“有仔欲娶”。如此“暗号”,一目了然,十分高效。“疍家新娘的服饰不是红色的而是蓝色的,谓之‘东涌蓝’。已婚妇女和未婚妇女的区别不在于服装的颜色,而是发型的不同。未婚女子梳三绞辫和五绞辫,在发梢扎上红头绳,而已婚女子则会盘上发髻……”黎月欢将疍家嫁娶传统娓娓道来。她表示,希望通过情景剧充分展现民间民俗文化的多元性,让疍家文化焕发光彩,为更多人留住乡愁。

当好非遗“宣传员”,传颂“撑粉”奋斗精神

在南沙区各类文化旅游活动现场,常常能看到一位身穿旗袍的俏丽姐姐。她带着两位身穿特色服饰的疍家妇女,一边展示特色小吃“撑粉”的制作工艺,一边唱着《撑粉歌》。摊位前,红底黑色的“撑”字格外引人注目。面对好奇的游客,她都会耐心解释“撑粉”的制作故事及背后蕴含的奋斗精神。这位旗袍姐姐就是黎月欢。

香糯软滑的疍家“撑粉”是疍家人逢年过节必备的小吃。作为南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传承着沙田水乡人家的独特文化。

黎月欢介绍,很久以前,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很少疍家人能吃上大米。为了吃饱,疍家人将大米磨成粉,倒入大锅中不断添水搅拌直至煮熟。制作过程中,需要不停搅拌一个半小时。通过这种方法,5斤粉可“撑”出20斤“撑粉”,够一家人吃上几天。每到过年,家里多了腊肉、虾等食材,大家就会在制作“撑粉”时加入肉粒和虾粒,让“撑粉”吃起来更美味。

“‘撑’就是疍家人坚持、担当的精神。‘撑粉’如撑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传承至今,这碗‘撑粉’已成为疍家水乡文化传承的众多载体之一。”黎月欢说,希望通过现场展示撑粉制作工艺,让更多新南沙人了解疍家文化、了解南沙文化。

在研学活动中,黎月欢(右)向孩子和家长介绍东涌镇的疍家文化。受访者供图

热心公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乘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黎月欢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线,发展民宿经济,成立南沙区东涌全域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创办疍家悦来居水乡民宿。这家民宿位于大稳村大稳涌西街,以疍家水乡特色为主题,打造32处景观,生活劳作皆可体验。民宿聘请的员工,绝大多数为东涌本地的水乡姊妹。

在悦来居的疍家文化讲习所,时不时会举办各类非遗和民俗推广活动。在这里,游客可以穿上疍家服饰,体验疍家人的水乡生活。因为极具水乡特色,2021年,疍家悦来居水乡民宿受邀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博览会民宿精品专区展示,成为南沙区唯一的代表民宿。2022年8月,黎月欢获得广州市妇女联合会颁发的“最美民宿女主人”称号。

作为南沙区社会组织妇女联合会、东涌妇联、东涌商会妇联副主席,黎月欢常常走访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单亲妈妈和困难家庭的青少年。同时,她积极链接资源,为当地妇女提供乡村农产品带货技巧、手工技能、家政、销售等免费培训。

通过执行“南沙·她益行”妇女儿童公益创投项目,黎月欢带动女企业家加入公益项目服务,助力当地妇女实现再就业;在结对帮扶“贵州行”“雷州行”过程中,她主动为当地妇女开设抖音直播卖货技能培训,对困难家庭妇女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激发当地妇女的内生动力,展现人生新风采。近年来,热心的黎月欢还牵头成立广州市南沙区美仁旗袍协会和艺术团,并组建了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清洁社区、入户宣传、探访老人、交通劝导……黎月欢与志愿服务队成员活跃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前线,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通讯员 穗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