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诗词之夜”开讲《桃花扇》
2023-08-12 21:50:23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汤可欣 通讯员 杨乐娟)8月11日晚,“广州诗词之夜”精彩上演,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董上德应邀到场,以“《桃花扇》的特色与魅力”为主题,为市民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


“广州诗词之夜”开讲《桃花扇》。通讯员供图

一部《桃花扇》半部南明史

本次“广州诗词之夜”由广州市文联、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广州购书中心、广州市作协承办。“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南明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一部《桃花扇》,半部南明史;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被誉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董上德说,《桃花扇》名列中国古典戏曲五大名著之一,是古代戏曲文学的高峰,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以《赵氏孤儿》与《桃花扇》为例,董上德详细剖析了中国传统历史剧的两种写法。前者是世俗性的乐天,强调因果报应终圆梦的大团圆结局;后者则是超越性的悲观,凸显悟透人生终解脱的哲学思考。


“广州诗词之夜”开讲《桃花扇》。通讯员供图

作为晚明史的文学缩影,《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除了表现侯、李二人个人的悲剧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现国家的悲剧,激发起人的感伤情绪。董上德表示,这个戏让人无端而笑,无端而哭,有一种情感的强烈冲击力。

“《桃花扇》的艺术魅力,在于宏大叙述中的历史真实、动荡时代中的悲剧意蕴、时空转换中的史诗机趣。”董上德认为,从结构来讲,“桃花扇”作为全剧最核心的线索贯通了全文,实现了双线结构的叙事。孔尚任将套式结构与双线结构巧妙结合,构成了独特的套式双重结构:一个是历尽悲欢离合,为爱千里寄扇的侯、李爱情故事;另一个是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这两个叙事序列贯穿该戏的始终,并在恰当的时机不断转换,使得《桃花扇》在叙事上高潮迭起,如线如珠。


“广州诗词之夜”开讲《桃花扇》。通讯员供图

写历史剧首先要尊重历史

回到当下,今天的历史剧怎么写?董上德认为,可以从孔尚任的写作经验得到一些启发。首先要尊重历史,历史剧可以有虚构的成分,但是大框架不能改。框架背后是作者对历史的解读,应建立在对史料的认真研究、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以及对历史的继承发扬上。新时代,人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新的认知,对史诗提出属于中国人的见解。从《桃花扇》来看,“我们有能力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史诗,写出历史转折点上的人和事。”

《桃花扇》四分之一写爱情故事,四分之三写家国情怀、兴亡之感,显示出作者的立意境界,贯穿全局始终的“家国意识”,正是这部戏曲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三百年来长演不衰的深层次原因。

据悉,《桃花扇》“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对南明朝廷社稷倾覆和朝代更替的原因作了形象、深刻的反思,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刻的历史理性和可贵的批判精神,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品读《桃花扇》,正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用悠久的历史观照现实、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