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传承人”王新元:拈针弄线,投身非遗技艺传承
2023-07-27 16:13:30

好人简介:

王新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同时也是广州市“最美退役军人”。他曾当过侦察兵,军旅生活磨炼了他的毅力和韧性。退役后,他重新拿起绣花针,投身广绣技艺传承事业。王新元在传承中创新广绣,在创新中发展广绣,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大力推动广绣进校园、进社区,让广绣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好人说:“除了喜欢,我想得更多的是把这种古老而精妙的技艺传承和发扬光大。”


从小喜欢刺绣的王新元积极拓展广绣审美新路径。

从小喜欢刺绣,脱下戎装拿起细针

出生于裁缝世家的王新元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人,“从小父母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学一门手艺,将来能有一技傍身。”王新元回忆。因此,在五六岁时,他就跟着妈妈学习使用裁缝机,10岁便学会熨衣服、裁剪衣服、给衣服锁边。从13岁起,他跟着表姑学习刺绣,与刺绣结下不解之缘。

“拿绣花针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会招来异样的目光。”王新元坦言,喜欢刺绣的他与活跃在操场的同龄人相比显得“格格不入”。“高一的时候,不少同学认为喜欢刺绣的男生是‘娘娘腔’,于是慢慢地疏远我。”王新元说。

18岁时,王新元参军入伍,成为新疆某部队一名侦察兵。军营里日复一日的高强度拉练,将吃苦耐劳、执着坚定、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深深刻进他的骨子里,这也成为日后王新元学习、钻研广绣的奠基石。2001年退役后,王新元南下广州。他发现,他没有忘记刺绣,甚至想把刺绣作为未来奋斗的事业。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来到佛山的粤绣研究所系统学习广绣。此后三年,王新元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刺绣,尽管辛苦,他仍然咬牙坚持下来,“不仅是我选择了广绣,也是广绣选择了我。”

在传承中创新,深耕广绣二十余载

20多年来,王新元凭借对广绣技法的全面掌握以及对广绣艺术的深刻理解,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思路积极拓展新的审美路径。随着刺绣技艺的稳步提升,他开始探寻独特的艺术语言。“传统广绣主要是绣画,属于二次创作,很少有原创设计,所以大家对广绣的认知停留在荔枝、木棉、孔雀等传统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吸引年轻人关注广绣,我们这些‘广绣人’逐渐开始重视原创设计。”王新元说。

在广绣作品中,王新元将油画、摄影、雕塑、国画、书法等技法融于一体,中西融合,融汇古今。同时,他大胆创新,积极拓展广绣题材,开创性地以名画、青铜器、人物肖像、军事、动漫等作为主题。他还将广绣融入生活日常,与口罩、胸针、发夹、果盘、台灯、车载香薰等生活用品结合,让广绣“飞”出画框,通过文创作品让大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消费得起”,增强广绣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王新元的作品深受名家大师的认可和喜爱。他先后荣获“广州市优秀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他的作品《静物花卉》获第十一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金奖,作品《白头偕老》《大富大贵》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金艺奖”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特别金奖和金奖……

热心公益事业,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在传承与弘扬广绣文化的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新元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大力推动广绣进校园、进社区。他应邀担任10多所小学校外辅导员,被华南师范大学聘请为导师,向市民和学生传授广绣技艺。近年来,王新元从基础研究、师资培训、编写教程、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入手,构建各学段、全方位的广绣教育,全面推进广绣在校园中的传播实践,致力于广绣传承人的挖掘和培养,让非遗传承焕发新活力。

同时,王新元还积极推动教学帮扶,前往贵州毕节市赫章县威奢乡进行广绣培训教学,收徒传艺,带动当地妇女拓展就业创业渠道。此外,他还联合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面向全市残障人士开设公益性非遗广绣班课程,为残障人士传授非遗技能,帮助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形成“非遗进社区,就业家门口”的残障人士就业创业工作经验。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非遗广绣传承人的王新元创作了一幅以钟南山院士像为主题的抗疫刺绣作品,在传递对抗疫一线工作者的牵挂和祝福的同时,也以艺术的形式鼓舞人心,为抗疫助力。20多年过去,王新元对刺绣的热爱早已深入骨髓。他表示,既然选择了广绣作为奋斗一生的事业,就要肩负传承广绣非遗技艺的责任和担当,以此为己任,投身民族工艺事业,带领广绣工艺走上新征程。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