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了,防暑也要“防寒”
2023-07-23 20:08:23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 通讯员 刘庆钧)7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节气,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广州可谓是“湿热交蒸,上蒸下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志辉提醒道,“大暑时节,要注意预防中暑、肠胃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大暑养生重在养心,衣食住行不仅防暑还要防‘寒’。”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注意温差、少喝冰水

大暑气候特点为高温湿热、雷暴频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志辉解释道,在大暑节气,首先要防中暑,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减少外出;其次,中医讲火气(夏气)通于心,在夏天尤其要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胃肠道疾病也要注意预防,暑天炎热,很多人贪凉吃冷饮,或者烧烤加冷饮,无论是传染性肠胃病,还是饮食不节制导致的胃肠道疾病,都较为高发。 

“最近在内分泌科门诊中,有不少合并心血脑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前来就诊,他们平时状态挺好,但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出现胸闷、心里不舒服等症状,希望住院治疗。此外,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会诊的病例也有增多的趋势。”方志辉说道。 

大暑时节,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志辉表示,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来讲,首先做好诱发因素干预,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要规律服药,如果身体不适,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第二,要控制好情绪,避免血压或者血糖过大波动,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血压、血糖,从而影响到心脏。第三,注意不要过分贪凉,如果突然从炎热室外进入凉爽空调房,或大量喝冷水、冰水,可能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痉挛,造成心脏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尽量缩小室内室外的温差,生活中最好喝常温水。 

大暑节气重在养心,衣食住行皆可养生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火性炎上,人体容易出现情绪激动、暴躁。《黄帝内经》提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不要轻易发脾气,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收敛自己心情,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对于大暑节气,衣食住行如何养生,方志辉从中医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穿衣方面,要透气、吸汗。衣服不透气,不利于身体热量的散发;衣服不吸汗,如果大汗淋漓地进入空调房容易着凉,即便是居家也尽量不打赤膊,长此以往身体易受寒气侵袭。起居方面,夜卧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尽量早起。居住环境避免明显冷热交替,温度适宜,不要中暑也不要得空调病。夏天阳气最充足,可以适当增加室外运动或者活动,出行做好防晒,避免在炎热的时间段外出。 

饮食方面,一要清淡少油腻,烹饪方式尽量避免煎炸烧烤。二要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如蛋白质肉类等。三要注意多喝水,夏天喝水少可能会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身体脱水等情况,推荐成人一天饮水量两升左右,多喝水还能提高身体代谢,有利于减肥。四要避免过度食用生冷、冰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身体也容易湿气重,可以适量食用清热祛湿的食材,如苦瓜、薏仁、扁豆等。 

方志辉提醒道,夏天水果丰富,但吃多了身体容易受不了。“吃水果要控制摄入量,荔枝、龙眼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最好不要多吃;西瓜、李子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可适量吃。”此外,吃水果还要掌握时间,在正餐之间吃,不要饭前吃,也不要饭后吃,晚上吃太多水果会给体重带来负担,不利于减肥。

在夏天阳气旺盛的季节补充阳气,可以很好地预防秋冬疾病。补充阳气方法包括,晒背(注意不要晒伤)、天灸、居家艾灸、刮痧、中药浴、中药足浴、穴位贴敷等。夏天用热水泡脚,血液循环会更加顺畅,对于整日待在空调房的人群来说,有利于驱除身体寒邪,缓解疲劳。

 

【食疗方】 

冬瓜老鸭汤 

煲汤食材有冬瓜、去皮鸭肉、薏仁、陈皮,冬瓜利尿、消水,鸭肉补充蛋白质,薏仁健脾祛湿,这款汤非常适合夏天湿热季节食用,起到清热消暑的作用。适合身体湿热重人群,如形体中等或偏胖、胃口一般、胸闷恶心想吐、全身困重或者困倦、嘴巴黏腻、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比较少的人群。

鸡蛋花凉茶

鸡蛋花,是凉茶中的热门“选手”。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草药,鸡蛋花味甘微苦,性凉,清热解暑。鲜花、干花均可煮水,可搭配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解暑中药材一起煲凉茶,忌用红枣、枸杞、桂圆、党参、黄芪等温补中药材一同食疗。鸡蛋花凉茶不用加糖口感也较好,容易入口,追求口感加一点糖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