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放映员”黄树辉:传播电影文化,见证光影时代变迁
2023-06-29 19:34:29

好人简介:

在广州从化的乡村里,很多人都知道“电影辉”。“电影辉”真名叫黄树辉,从化区街口街赤草村人。初中毕业后,他投身电影放映行业,成为当时从化第一批乡村电影放映员。48年来,黄树辉在电影放映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对业务精益求精,经常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往来于从化、增城、花都、惠州龙门、清远佛冈、韶关新丰等地播放电影,为城镇及边远山区群众送去欢乐,担起传播电影文化的使命。他还建起一个老电影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电影发展的历史。

好人说:“我有电影放映机的故事,也有电影人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这些有趣感人的故事。”

黄树辉。

投身电影放映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每逢村里放电影,我都会提前三四个小时‘担凳仔,霸头位’。”黄树辉笑着说。1975年2月,16岁的他加入当时的从化县神岗人民公社电影队,成为从化第一批乡村电影放映员。“一个镇上万人才选两名放映员,多光荣啊。”黄树辉说。

上班的第一天,黄树辉就被委以重任——从化赤草村成立乡村电影队,任命他担任队长,负责辖内20多个行政村的电影放映任务。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没有半点工作经验的黄树辉既兴奋又彷徨,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他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接下来,黄树辉和电影队队员辗转辖内城镇、乡村、学校和厂矿企业,夜以继日地开展放映工作。每到一处,黄树辉在对放映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调试后,便和当地的工人、农民、师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情况。闲暇之余,黄树辉还带头为当地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维修电器、搞卫生、帮农民兄弟干农活、给孩子们讲一些乡村以外的新鲜事等。

黄树辉和队员每天一个村子轮流放映,走遍了整个公社,包括最偏远的山村。他们工作认真负责、和善待人,获得乡亲的认可。黄树辉也从此得名“电影辉”,成为十里八乡的“明星”,所到之处大受欢迎。

热爱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初中毕业的黄树辉深知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的重要性。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凭着对放映事业的热爱,他向团队成员学习,和同行进行交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从8.75mm到16mm再到35mm的电影放映机,黄树辉都能熟练操作,及时轻松地排除故障。各种型号的电影放映机,无论问题多复杂,他都能及时维修和处理。

改革开放后,电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各乡镇电影队纷纷解散,许多流动电影放映员开始转行。黄树辉仍坚守岗位,自己掏钱添置设备。

1993年,黄树辉在老家赤草村成立从化地区第一个个体电影公司和流动放映队,建立当地第一个拥有120个座位的电影院,承包了从化地区大部分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放映业务。后来,他还把业务拓展到广州市区、惠州市、清远市和韶关市。

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黄树辉成为放映行业的技术骨干。他被聘请为从化地区技术指导,为本地电影放映员开展放映技术培训和放映机维修培训。

1999年,鉴于黄树辉在电影放映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其“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黄树辉正在调试电影放映设备。

创建老电影博物馆,担起传承责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997年起,流动放映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想看一部老电影不是那么容易了,很多人都对老电影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为让这种情怀得以延续,2011年,黄树辉找到良口镇乐明村村民何力钱和太平镇飞鹅村村民李灿州,一同成立从化地区老电影放映员协会,同时联系本地区及附近市县的同行,收集大量放映设备,包括各种型号的放映机、发电机、电影拷贝及其他配件,在自家楼房腾出120多平方米的地方,创建民间老电影博物馆。

走进这座老电影博物馆,墙上贴着各式电影海报,屋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电影放映机、零件、胶卷,幕布上还播放着一出出老电影……让人仿佛穿越时间长河,再次回到“担凳仔、霸头位”的年代。在过去,想近距离观摩这些电影放映机是不可能的,“要是碰倒了电影放映机,不仅可能导致机械损坏或电影中断,而且还会被观众骂。”黄树辉爱护电影放映机甚于爱护自己,每次放映,他都会精心挑选电影放映机摆放的位置。

这座民间老电影博物馆收藏丰富,有40多台老电影放映机,200多部老电影胶片以及众多放映电影的工具,在从化乃至广州都很难找到如此齐全的老电影藏品。黄树辉希望通过这座博物馆,让老电影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将电影文化传承下去。2017年,从化赤草老电影博物馆正式挂牌。博物馆周二早上、周四下午和周六早上都免费对外开放。

如今,黄树辉仍坚持带领新团队成员,精心呵护馆内器材设备,大力宣传中国电影历史。他和团队还结合公益项目为学生和群众“送电影”,足迹遍布广州地区各大中小学校、乡镇、厂矿企业等,不断为人们送上文化大餐。

文图/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