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组织护士专场采访活动,走近医院白衣天使
2023-05-09 20:58:22

信息时报讯(记者 康振豪 实习生 刘丽莹 通讯员 孙冰倩 胡颖仪)5月9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护士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组织了一场护士专场采访活动,活动从医院应急工作出发,围绕紧急救援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工作,走近护理人员,了解护理人员在救治工作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分享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知识干货。

神经心内科护理管理办公室科护士长江攀:

“护士不仅仅只承担一个角色”

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在胸痛中心护理工作中,护士们不仅仅只承担着一个角色,更多时候是在不同情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江攀告诉记者,在胸痛患者术中术后,也就是急救中的危险48小时里,胸痛中心护士是急救工作的配合者,需要配合医生完成急救手术;同时也是医患关系的调和者,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医患沟通,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内容。在患者术后康复中,他们又承担起康复指导者的角色,让胸痛患者在术后能够科学地快速康复。

“去年我们制作关于心脏康复的小视频,拿了国家级康复医学会的三等奖!”江攀自豪地告诉记者,平时胸痛中心护士们还通过口头宣教、动作示范、宣教册子、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给大家进行健康科普教育,担当医疗康复护理的宣传者。

烧伤整形科高年资护士潘建华:

“家属的依赖感,是我工作的动力”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广州的应急医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烧伤创伤救治中心之一,这些年承担过多次烧伤任务,护士潘建华也在多年救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患者家属。

潘建华告诉记者,其中让她记忆犹新的是,烧伤的幼童送院,其家长十分担心着急。“当家长走出电梯,我作为一个护士立马去迎接他,接过小孩的那一刻,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家长的肢体语言,他的情绪给我的感觉就是‘终于找到了人,有人可以帮我了’。这种依赖让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是我工作的动力。”潘建华说道。记者了解到,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也有很多病人家属看到她忙,会往她的口袋里塞一些小零食,叮嘱她别饿着多吃点东西。潘建华就是在这些满满的“小细节”中,给予患者关爱,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信任的桥梁。

据了解,潘建华护士团队还联合社工,组建烧伤同心缘病友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帮助,为有需要的患者或家属提供心理评估、个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讲座、患者家庭帮扶、合适的社会资源等帮助。2013年至2022年,共追踪个案425个,链接资源10355056元,病友互助探访15场,病区康乐探访1056场,举办病友主题沙龙14场、病区/社区讲座25场、公益活动/展示活动8场、工作坊10个、户外活动/夏令营6场,省级/市级媒体报道22次,有效缓解患者心理情绪压力,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自我防护知识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赵艳艳作为一名卒中护士,常年奔波在卒中患者急救转运绿色通道上。信息时报记者 康振豪 摄

卒中中心绿道护士赵艳艳:

“狂跑大侠,24小时院内待命”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畸形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作为一名专业的卒中中心绿道护士,赵艳艳每天奔跑在绿色通道上,全年全天24小时无休在院内待命,需要快速熟练分诊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并疏通卒中绿色通道和参与脑卒中患者的救治。

“每天在死神手里抢时间,卒中识别预防工作还任重道远。”赵艳艳对记者说道,据悉,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群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脑卒中,将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患者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识别卒中早一秒,抢救大脑恢复好。”在卒中中心绿道上奔跑的赵艳艳化身“狂跑大侠”,为了每一个卒中患者的“早一秒”,狂跑了一年又一年。

那么怎样能识别脑卒中呢?记住“120”口诀,1看1张脸,看是否出现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查看双臂能否平行举起,是否单侧无力;最后0(聆)听语言,查看是否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的症状。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请快速拨打120。如果身边的人卒中了怎么办?记住“120”中风口诀并及时应对,拨打120电话送往医院急救。切记让患者平躺放松,千万不能自行喂药。

吴伟作为一名紧急救援队男护士,负责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医疗应急保障等任务。信息时报记者 康振豪 摄

紧急救援队一线男护士吴伟:

“应急救援在路上”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于2020年正式挂牌广州市应急医院,进行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医疗应急保障以及医疗卫生应急技术指导任务,院内开展应急培训任务包括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术、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术、球囊面罩的使用、急救四项基本技能等;院外开展应急培训进校园、红十字会培训导师进企业、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士外出授课等活动。

这么多应急培训有没有用呢?吴伟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记者:“广州市某医院急救科护士17岁儿子在家心搏骤停,事发当时这名护士在家,对她儿子进行紧急心肺复苏后赶紧拨打120后送往医院急救,事后才没有造成大碍。”吴伟参与了医疗队应急备勤和值守30余次,为了应急救援,他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了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