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曹畅 徐燕婷)3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扬帆远航大湾区音乐会与全球观众见面。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变身”主舞台,以“自动化轨道吊”为造型,铺陈在一湾碧水中,同时融合“新城”“新校”“新绿”“新港”等粤港澳三地地域元素,给人以科技赋能、征程再启的振奋之感。据悉,音乐盛会以创新与科技赋能,全方位呈现“希望之港”——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为广州引领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注入新动能。

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国首例由国内科技力量联手打造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集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从自动化设备硬件到信息化系统采用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创造了9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3项,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7项,入选行业标准7项。
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位于南沙港区,定位是集装箱中转港,设计年通过能力为490万标箱,其中水转水(海运转驳船水运)的比例高达80%。在设计全自动化码头方案的时候,广州港就考虑到了大湾区港口水转水比例高的集疏运特性,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方案:采用全球首创“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简称IGV)、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全国产信息系统、港区全自动化”、具有广州特色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
南沙四期码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具备同时作业4艘大船和16艘驳船的能力,可适应多式联运的作业模式。利用“广州方案”全自动化码头,自动化轨道吊可高效完成集装箱的“交接”工作,能同时适应“江海联运”驳船与大船交互的“直装直卸”模式,以及“海陆运输”人为驾驶集卡与IGV之间的分流隔离和“直装直提”模式,解决垂直布局中轨道吊带箱“全场跑”、外集卡“场外等”的现象,提高码头整体装卸效率。

无人驾驶IGV车队是最智能“搬运工”
据了解,南沙四期码头配备了120辆IGV参与到自动化作业中,是全球最大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IGV车队。IGV具有定点自动充电功能,可无限续航。IGV还很“聪明”,可在单机和集群化管理中实现多种模式自如切换,如作业待命时,进入“一键休眠”模式,更节能减耗;“一键唤醒”模式下便从“睡眠”中醒来,重新投入作业。

作业过程行云流水 作业区“空无一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新建全自动化码头,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最大的突破是给自动化设备装上了“湾区芯”。码头的“超级大脑”是全球首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最智能的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码头管理系统、调度系统和设备控制系统,可为集装箱装卸、堆存、转运等多种作业场景调度最优资源、规划最优路径,从决策端到执行端保障全自动化码头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有了这套信息系统,码头的机械、车辆都很“听话。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效率已超过传统人工作业集装箱码头水平,未来通过生产操作系统迭代,作业效率会更高。
巡检人员戴5G安全帽 位置实时动态标记
随着自动化的发展,自动化码头作业区域监控要求越来越高,巡检人员的安全定位及管理成为码头管理的重要部分。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利用物联网、空间定位、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打造“5G+北斗定位”的自动化码头人员定位系统,并打通与设备控制系统数据通道。巡检人员佩戴5G安全帽或手持智能终端等设备进入自动化作业区域后,系统管理平台上便实时动态标记人员位置,实现自动化作业区域内人员与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可视化、精准化安全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