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刘思铭)1月19日一早,随着花市开市锣声响起,素有“百年花市”之称的越秀西湖花市正式启动。“百年花市”回归,“烟火气”回来了,广州人的年味也回来了。今年越秀传统西湖花市自1月19日至1月21日(每天9:00~22:00)共3天,在北京路(省财政厅至泰康路段)、西湖路(教育路至北京路段)、城隍庙广场设置年花、年货、手工艺品、非遗文化展示以及公益、对口支援等多个类别合计120余个档位。
1月19日,市民在西湖花市牌楼前自拍留念。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120余个档位品种丰富
随着《花神颂》的演绎,素馨花神在花仙子的簇拥下,将代表祝愿和祈福的鲜花送给大家,寓意着来年生活美好和富足。据悉,《花神颂》是越秀西湖花市开市仪式的传统节目,增加了民俗活动的仪式感。自两千年前从西域传到广州后,素馨都是广州最美的花事记忆之一。清初文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花,而无别花。”广州花农历来奉素馨姑娘为素馨花花神,代表丰收的美好祈愿。
舞蹈表演《花神颂》。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花仙子向市民献穗。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今年越秀传统西湖花市自1月19日至1月21日(每天9:00~22:00)共3天,在北京路(省财政厅至泰康路段)、西湖路(教育路至北京路段)、城隍庙广场设置年花、年货、手工艺品、非遗文化展示以及公益、对口支援等多个类别合计120余个档位。非遗档位展示销售广东本地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应节文创产品,包括醒狮、榄雕、饼印、打铜、宫灯、盆景等,进一步宣传推广岭南广府文化;东西部协助贵州镇宁乡村振兴档位,带来“镇宁蜂糖李”等多种具有黔南特色的农特产品,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越秀区迎春花市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迎春花市有3个倍增计划,分别是花市总的面积和总的长度倍增了,景观倍增了,还有就是希望花市能带动消费,让人们的信心和希望倍增。

10处花市景观给你不同的体验
今年的越秀西湖花市在西湖路广场设置1处主牌楼,设计理念来源于岭南第一楼。岭南第一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五仙观内,是广州市现存唯一的明代城楼式建筑,它与镇海楼并称明代建筑的“双壁”。岭南第一楼整个建筑庄严雄伟、朴素大方,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阖家安康。
除此之外,今年越秀区还分别在西湖路广场、北京路铜壶滴漏等地设置共10处花市景观。其中花市主牌楼前,抱着寿桃的兔妈妈带着四只小兔子向大家拜年,栩栩如生、灵动可爱,祝福广大市民朋友在新的一年“兔”气扬眉,前“兔”似锦。今年逛花市行花街还新增一处必打卡点——铜壶滴漏花景,位于北京路与西湖路花市两个主街交汇处。采用元宇宙花市太空造型兔摆件与立体环形花相融合的布景方式,桃花、旅人蕉、万寿菊、大花蕙兰和蝴蝶兰等年宵花交相争艳,展现现代元素与花卉景观的融合统一,带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感觉。
今年除了西湖花市传统中心花市外,为方便市民群众春节期间就近赏花、购买年花,按照开阔、通风良好、人员易疏散的原则,越秀区在各街道社区选择合适区域共设置20个越秀西湖花市的分会场,方便市民逛家门口的迎春花市,确保广大市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欢乐的新春佳节。
市民带上小朋友前来逛花市。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90后档主李智鸿:
没有卖年宵花的春节感觉没有年味
花市开市仪式上,90后档主李智鸿被邀请上台一起敲锣开市。“这让我无比激动。”李智鸿说,他18岁就来西湖花市参加档位投标,开始在花市上卖花,至今已经十几年了,今年是第一次上台敲锣开市。
李智鸿说,这十几年,感觉已经和西湖花市融为一体了,来这里卖花的同时,感受到了广州人民对花的热爱,对花市的热衷,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今年,李智鸿继续在花市上卖“五代同堂”,他对花市充满期待。他说,“五代同堂”寓意好,也有人把它叫作“黄金果”,寓意“黄金满屋”,很多人都会买一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