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随园食单》
据说,上海这些天正上演着堪比世博会的排队长龙。从各路闻香而来的人,终极目标就是冲着这颗被清代美食家袁枚比作“碧玉”的青团而来。
清明时节吃青团,是江南一带的传统习俗。青团和广东的艾糍一样,都是由艾叶做成的。味道略苦涩味的艾叶本不讨喜,但在巧手工匠的包装下,它被赋予了红豆馅、白糖、芝麻、花生、咸菜、笋丁等各种馅料。
但青团真正红起来,还得从2016年清明节前后说起。当年上海老字号杏花楼首次推出一枚以咸蛋黄肉松为馅料的青团,据说销售最高峰时期,买一颗青团需要排队6小时。没想到时隔三年的今天,它火爆依旧。

“咸蛋黄肉松青团”之所以能成为网红,不仅仅因为它的口感Q弹味道丰富,背后还有一个功臣——咸蛋黄。咸蛋黄无疑是近年来最火的食材,咸蛋黄薯片、咸蛋黄薯条、咸蛋黄鱼皮、咸蛋黄鸡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沾不上边的食物。而这些与咸蛋黄沾边的食物,如今也可以说是红遍全球。
至于这枚咸蛋黄肉松青团,制作方法其实并不难。趁着清明假期,不如你也来试做做看看,做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青团吧!
青团皮:糯米粉(250g)、粘米粉(25g)、澄面(25g)、色拉油/黄油(少许)、艾叶(75g)、清水(80-100ml)、温水(适量)
馅料:咸蛋黄(3-4颗)、肉松(100-150g)、白芝麻(适量)、色拉酱(1-2汤匙)
第一步:
烧水,放入小苏打,水沸后翻入艾叶焯水去处苦味;捞起后冲凉水,挤干水分;将艾叶放入料理机中,加入100ml水打成艾汁。
第二步:
准备好糯米饭、粘米粉以及澄面,倒入艾叶汁,搅和均匀。若粉太干,可以适量添加温水;倒入猪油或者融化了的黄油,将面团慢慢揉至光滑。封上保鲜膜以防面团变干。
第三步:
咸蛋黄蒸熟后,放入肉松和色拉酱,用勺子压碎拌匀;喜欢的话还可以放点白芝麻增加口感。
第四步:
将面团分成40g为一个的小面团,打窝包入22g馅芯,揉成小团子。
第五步:
水开后上蒸笼蒸制,中火蒸约15分钟。出锅后立马刷一层色拉油,不烫手时用保鲜膜包裹,这样才能使青团在常温下不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