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丨高端制造业攻克技术难题,乡村振兴出新招
2023-03-02 12:34:09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骆)在布满高级设备的生产间,工人们正在精细地制造每一个精细配件;在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祠堂修旧如旧,赋予全新内涵;在青青的稻田上,全新的设备与仪器正在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2月28日,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持续进行中,媒体团深入广州市增城区,了解这里高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与绿水青山的保护活化。 

创新攻关,克服“卡脖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产业群 

金属基高性能结构件材料、功能材料、功能部件,这些供应于世界头部品牌的生产配件来自于增城的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车间。受访企业供图
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认真进行工作。受访企业供图

据了解,该公司在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填补多项国内及世界金属材料行业空缺并快速实现产业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公司主要供应的是特种金属以及复合功能材料,可以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和新能源行业。”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大湾区经济、人才、政策和产业链资源,整合公司产业创新需求及科研单位攻关经验,致力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不断突破材料领域技术壁垒,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材料创新平台。

旧村改造推动乡村振兴 

独立的天井院落、复古红砖墙与别致小楼、独具特色的华侨大院、特色花砖栏杆、古树环绕,这样一个独具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坐落在增城区新塘镇东北部的瓜岭村。据了解,瓜岭村是广东省著名侨乡,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拥有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州市级美丽乡村”“广州名村”等。 

近年来,瓜岭村坚持“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原则,在文物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非遗活化利用上焕发新风貌,厚植人文情怀,用文化为乡村发展立心、凝神、铸魂。 

瓜岭村到处都留有历史的痕迹,在近20处的古建筑中共有9个祠堂,这些祠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浓厚的历史情怀。瓜岭村对祠堂群坚持保护性开发,心怀珍爱之情、崇敬之情,保护文脉,守住乡愁。瓜岭村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严格保护祠堂群原貌,加强对祠堂群的修葺工作,推动实现“村即是景,景也是村”,延续宗祠文化,让“诗与远方”近在眼前。 

如何让古村落“活起来”?近年来,瓜岭村大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并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和景观资源条件,规划打造具有岭南浓郁原乡特质和乡村文化休闲产业特色的岭南精品名村。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村内有远近闻名的碉楼宁远楼,还有清代公祠、古旧民居和门楼。据介绍,自推广特色旅游以来,每到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一家大小来这里休闲度假,从而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瓜岭村配合祠堂文化、碉楼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村落等文化名片,进一步提升瓜岭生态旅游和文化游的文化品位,从而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推进。

全新指挥平台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 

增城丝苗米,属优质籼米。长粒形、晶莹洁白、米泛丝光、玻璃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以及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等16种氨基酸和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直链淀粉含量中等,质地软硬适中,煮饭爽滑可口,具有清新香味。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2004年9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将增城丝苗米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位于增城朱村的丝苗米农业基地。受访单位供图

而丝苗米的发源地就来自于增城区的朱村,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走进朱村,来到广东省丝苗米产业园的核心区。如今的朱村,以丝苗米产业为主导,集种植生产、观光休闲、研学旅行于一体,推动产业、旅游、文化、康养、生态“五合一”发展,引进广东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培育复壮增城丝苗米品种,打造增城丝苗米品牌,讲好本地丝苗米故事,增添“丝苗米之乡”文化底蕴,形成“北五常、南增城”水稻品牌格局。

据介绍,该产业园改变传统“稻鸭+稻渔”共生共作模式,创新“稻-渔-花/果”一体化稻田立体特色种养模式,同时,还建设5G智慧信息化平台,安装数据监管系统对禾苗生长、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引进新一代水稻旱直播技术,建立“企业+农户+基地”运营模式,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推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