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丨上可太空探索、下可深海钻探,记者走进南沙考察高质量发展
2023-02-18 18:56:23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康振豪) 2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广州南沙区。

当前,南沙区正以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为总牵引,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南沙“加速度”,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新引擎。在南沙,时报记者不仅能够“上天”:走进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观看“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生产、试验、总装测试等工作;更能“入海”:登上“海洋地质二号”,走进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考专用码头,考察如何满足全球科考船停靠需求,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探测基地保障能力。

走进中科宇航:

年产火箭能力将达30发,未来还将探索太空旅游业务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大厅,地上摆放着的火箭模型已显示出这个地方“来头不小”。 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平台。公司致力于太空科技探索和空天飞行器研发集成、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提供宇航发射服务。

中科宇航大厅一角摆放着“力箭”系列火箭的模型。信息时报记者 康振豪 摄

在远程发射大厅,墙上“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标语也显示运载火箭对高精技术与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的要求。

中科宇航远程发射大厅。信息时报记者 康振豪 摄

在基地车间内,记者看到了中科宇航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进行总装测试。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秦峰告诉记者,这枚火箭将于今年5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这枚四级固态运载火箭将在今年5月实施发射。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今年,中科宇航还将完成液体火箭的亚轨道飞行实验及力箭系列火箭研制,同时与中旅集团将共同推进太空旅游业务。“我们将在2023年持续开展太空旅行飞行器的研制工作,计划2025年实施首次无人太空旅游飞行器的发射与回收,2031年实现常态化太空旅行服务。”李秦峰说。

太空旅游飞行器旅游舱模型吸引着记者们的目光。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带动千亿规模航天产业汇集南沙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主”,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在南沙的落成,宣告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投产运营,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汇集南沙。未来,该基地产能完全建成之后,最大具备年产3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能力,这也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园,将有力填补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射保障能力。

近年来,广州南沙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链条,正完成集运载发射、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为广州发展商业航天奠定重要基础。 

走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可满足全球科考船停靠用水用电标准

中午12时,记者一行抵达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这是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于2022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这座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考专用码头占地约300亩,码头岸线1000米,建有5个科考船泊位,总长700米,陆域配套面积约12000平方米。码头通过支航道与广州港主航道相连,具备船舶停靠、备航补给、指挥调度、维修养护等功能,满足全球科考船停靠用水用电标准,同时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是开展大洋科考合作和深海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设施。

在码头,停靠着“海洋地质二号”——一艘具备伴随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进行全球航行作业能力的多功能钻探保障船。该船总长85米,型宽22米,型深8米,排水量7224吨,航速12.5节,可载员150人,自持力35天,续航力12000海里。可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轮换、海上消防及救援等保障服务,还可完成环境评价、地质取样、物探调查、锚系作业、近海底地形调查等海洋科考调查作业。同时,具备承担海底电缆敷设、深水打捞、饱和潜水、风电工程勘察等海工作业的能力,是对我国现有科考船系列的补充,将大幅提升深海重装备探测能力。

“海洋地质二号” 多功能钻探保障船停靠在科考码头。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着力构建“多龙探海”装备体系

据介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拥有两院院士5人,国家、省部级创新人才近百人,自然资源部创新团队(含培养计划)3个,专业技术人员708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涉海科研单位。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将加快完善海洋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以深海探测“国之重器”为龙头的“多龙探海”装备体系,构建空—天—海—潜—地(井)五位一体探测技术装备体系,打造深地深海探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强化实体功能建设,积极申报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海洋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实施海洋地质创新型科技人才工程,遴选“海洋地质科技领军人才”“海洋地质科技拔尖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