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直击|“老兵服务队”:我们依然是战士
2022-11-20 13:53:32

“物资来了,我们下去搬……”自从广州市海珠区部分区域防控、管控以来,负责大塘片区第25、26网格的第四组组长李振华除了指挥网格内百余名一线人员之外,深感人手不足的他,干脆拉来了曾经的战友组成一支“老兵服务队”,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网格的后勤保障,曾经的亲密战友,现在变成抗疫的得力“助手”。

“拉队伍”:一叫他们就过来了,没有丝毫犹豫

自从11月4日海珠区开始临时管控以来,李振华就为人手问题发了愁。他所负责的2个网格是典型的城中村区域,人口密度大、楼栋间距小等特点加大疫情防控难度。这时,他第一时间想起了曾经的战友,“一叫他们就过来了,没有丝毫犹豫,”就这样,一支四人组成的“老兵服务队”就这样拉起来了。

其实,曾服役于海军某单位的他们都只是80后。虽然来自天南地北,但都曾在海珠区长时间驻扎,早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家乡”——李振华退役转业后到海珠区江海司法所任副所长,其他三名战友王永强、施善胆和王升进则各自在广州有了自己的事业,互相时有联系。

“炊事班”:生火做饭,送餐到家

李振华告诉记者,第二天“老兵服务队”就参与到网格的后勤工作中。当时,网格内物资紧张,网购物品又无法配送进网格,很多居民有怨言和不满。其中,解决吃饭是首要问题,“很多人家里没有锅,送菜到家也不能解决他们生活需求。”

于是“老兵服务队”主动生火做饭:经营着餐厅的王永强有着餐饮经验,“就地取材”,从正好在网格附近从事蔬菜贸易生意的王升进那里“进货”。然后通过网格微信群里收集需求,将做好的三菜一饭外加饮料以每份18元的成本价“出售”。在贴好位置标签、电话号码后,交由网格人员送上门,“中午和晚上2顿,每次要100多份,都是我一个人扛下来的。”

“军事化”: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在李振华所在片区的管控方案上,不仅成立“片区指挥部”,将一线网格人员“兵力组成”详细列出,还根据任务分工,将人员编成多个小组,如片区核酸检测组、社区居民保障组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了让网格内各项工作更有效率,他还安排4个工作人员成立信息组,建立8个网格微信群,负责在群里收集“情报”,及时将居民的各种诉求提取反馈;让19人整整打了三天电话,通过与房东沟通等方式,摸清人口底数。现在,李振华对网格里的情况心中有数,“网格里有313栋楼,有4000多人。”

而“老兵服务队”每天承担物资配送工作——从街道物资保障点拉回网格人员每天工作需要的面屏、口罩、防护服、手套等全套抗疫物资以及各种生活物资,每天要搬上搬下将近50趟,搬运大大小小上百个纸箱,成为网格和外界物资联运的“生命线”。

“软心肠”:守护地方的祥和,同样义不容辞

除了管理上的刚性,李振华的“老兵服务队”其实也有柔软的一面。19日下午,穿好防护服的“老兵服务队”来到网格内的小巷,看望一名94岁的独居老人,“他应该是这个网格里年龄最大的,”看到他来,这名老人满脸笑容,“因为他年纪大,以前也经常看他,大家都认识。”“老兵服务队”还自费买了水果和牛奶送给老人,“有什么要求随时联系我,”老人有点耳背,李振华只得大点声说。

“你看起来瘦了,眼圈很黑啊,晚上没睡好?”他们还提前联系了两名在这里的租客,之前通过摸查了解到他们交不起房租:其中一个原本打算在这里短租几天,没有想到被封了20多天。了解到情况后,李振华给他们发“红包”,“你们安心在这里,还年轻,等疫情结束再出去好好赚钱。”

对于这些志愿服务,“以前我们在部队,觉得守家卫国光荣,回到地方后,觉得守护地方的祥和,同样也是义不容辞。”老兵们说。


文/信息时报记者:段余乐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凯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