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身边丨白云:非遗民俗“热”起来 创新传承“潮”起来
2022-09-08 21:17:24

月圆夜,群龙起舞,流光溢彩,村民上演火龙追月的盛景,蔚为壮观;古书舍里,锣鼓声声,粤调袅袅,回荡于村落之间;学堂上,洪拳、蔡李佛拳、白眉拳等非遗文化博得少年学子阵阵掌声……一代传一代、一棒接一棒,在白云生根、沉淀已久的民俗和非遗文化茁壮成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阵阵“非遗热”“民俗热”。

中秋舞火龙掀起“民俗热”

火龙嘴不时喷出闪耀的火花,龙角以及龙眼射出耀眼的灯光,在火龙手的呐喊声中,一条条火龙时而追火逐珠,时而低空盘旋,时而一跃而上,激起一个个浪潮……这是白云纯原生态的民俗——舞火龙。

每至中秋前夕,白云的清湖、夏茅、石马、江村等村落,村民开始张罗扎龙事宜,用榕树、草藤扎成龙的模样,以榕树叶作龙鳞、榕树须做龙须、麻绳做龙筋、柚子或者木瓜作龙珠。中秋夜,祠堂前,村里火龙手舞动火龙,上演火龙追月的盛景。“我们村的舞火龙已有千年历史。我12岁开始舞火龙,从龙尾一步步舞到龙头位置。”清湖村村民李继添说:“舞火龙陪我长大,我要努力把这项民俗传承下去。”记者了解到,在夏茅、江村等村落,不少年纪在10岁左右的孩童也加入了舞火龙的队伍。

火龙舞出火热,粤剧也唱出激情。9月6日下午,在白云区龙归街北村村的月峯书舍内,传出了悠扬粤曲声,原来是北村兰桂传承曲艺社以私伙局的形式在书舍弹唱。“北村村是粤剧奠基人之一‘兰桂’的故乡。现在我们还将粤剧融入到小学的活动表演中,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粤剧文化熏陶。”北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铬通介绍。

“非遗+校园”焕发新活力

“嗨”,一声雄壮的吆喝下,武者腰背挺直、重心下压,扎稳马步;“嘿”,两手握拳,放在腰间;“嗬”,左手出掌、右手出拳,亮明身份;“哈”,左掌屈拇指,掩右拳相抱,行抱拳礼……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拳的经典动作早已烙印在钟落潭镇竹料村村民心中。如今,竹料第一小学、竹料第二小学等学校开设了洪拳训练基地,洪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冯亦慧粗略计算后称,近年来白云区一带已有3万洪拳弟子。

白云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洪拳以及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乃至更多的白云非遗项目,正是白云探索“非遗+”中的生动注脚。“我们以“非遗+校园”的模式,让极具年代感的非遗项目遇见年轻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新活力。”

“非遗+文创”遇见年轻人

遇见年轻人,区级非遗项目郑仙诞也走出“非遗+文创”新路子。今年8月郑仙诞期间,白云山发布全新形象代言,分别是医者仁心代言人郑仙安安和云山品德的代言人仙鹤山山。两个代言人均从郑仙诞衍生而来,为拟人化IP形象,与当下流行的国潮风潮流结合起来,是白云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开发和推广的一大创新。  

数说白云文化建设

10分钟文化圈基本实现

  目前,白云区拥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

  近年来,白云区力推文化强区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打开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目标基本实现。  

未来规划

新增公园和博物馆

2022年,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着力开展面向群众的文化活动,打造三元里抗英、桃花雅集、北村兰桂粤剧等历史文化名片,推进三元里飞翔公园、岭南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建成镇街体育公园2个以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刘诗敏 通讯员 陈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