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身边丨荔湾:非遗课堂进社区 巧手街坊添新趣
2022-09-08 21:10: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也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近年来,荔湾区先后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办法、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并正在制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如今,荔湾地区非遗技艺已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展览式传播向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发展,展现新时代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荔湾区依托“广东技工”工程,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开设非遗特色项目技能培训,激发非遗资源的当代活力。

街坊家门口就能学非遗工艺

勾勒、描线、填色,每次下笔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很快,一朵朵栩栩如生的木棉便跃然碟上。今年6月,在茶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数十名街坊在荔湾区广彩非遗传承人欧健的指导下,以“木棉花”为主题进行创作。

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以“三雕一彩一绣”闻名全国。全称“广州织金彩瓷”的广彩,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以“构图丰满、金碧辉煌,如万缕金丝织白玉”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今年,荔湾区积极推广非遗技艺,加强非遗特色项目技能培训。荔湾区人社局委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从荔湾特色非遗项目中遴选12个项目开展培训活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两部分,项目涵盖西关水菱角、西关礼饼等粤菜师傅类和“三雕一彩一绣”工艺技术类。

培训班以荔湾非遗中心为教学中心点、非遗街区为文化传承体验点,延展到区内各街道社区,让劳动者在家门口也可以学到实用技能。同时,做好就业创业服务,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各展所长,多渠道就业创业。

让学员成为非遗文化传播者

“通过‘非遗进社区,技能促就业’项目,西村窑团队已经先后到金花街、站前街、彩虹街等街道授课。相对以往的分享课程,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更加注重创业就业方面的指引。”西村窑团队老师龙雪珍告诉记者,西村窑技能培训进入社区,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其中还有年轻人主动报名。

9月7日,在荔湾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中心内,龙雪珍正在细心地指导现场学员制作西村窑作品。从构思陶泥线条到用刀雕刻,大家都十分认真,只为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西村窑作品。据了解,这是荔湾区人社局非遗技能培训的第二阶段课程,主要针对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就业人口。

龙雪珍表示,为满足学员就业创业需求,西村窑团队还免费为学员提供回炉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培养更多非遗文化传播者。”龙雪珍说。

非遗进社区助力就业创业

“今年我们在22条街道开设非遗技能培训课程,通过非遗进社区的方式,让街坊能够近距离接触传统技艺。我们挑选的项目都有不错的前景,通过一两个月的学习就能掌握基本技巧。”荔湾区非遗协会秘书长伍文辉表示,非遗技能培训注重实用性,除了技能培训,区人社局还安排创业指导老师提供创业指导课程。“除了初级课程,我们还挑选广州泥塑和西村窑等比较成熟的商业化项目开设进阶课程。”伍文辉说。  

数说荔湾文化建设

今年已有逾千人参加技能培训

今年1~8月,荔湾区人社局开展剪纸、泥塑、西村窑、牙雕等非遗培训课程,1034人次参加培训。

荔湾区创新举行非遗文创新品发布会,展示荔湾非遗文创新品成果,聚集27位非遗传承人分享近100件非遗新文创作品。粤剧艺术博物馆联合广州市一汽公交公司推出首部粤剧主题公交车,精心挑选10首名家唱腔名曲实现“扫码即听”,通过“公交+粤剧”形式让市民沉浸式感受粤剧魅力。  

未来规划

着力建设荔湾文商旅活力区

荔湾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建设荔湾文商旅活力区。将“老城市新活力”转化为强大动力,重点做好岭南文化保护传承,以上下九、永庆坊、泮塘五约等七大节点为重点,分三年推动实施62个重点项目,把荔湾北片区精心打造为看点集中、业态丰富、魅力十足的文商旅活力区。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沙面-西堤等片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推动上下九步行街品质提升和业态升级。

荔湾区将高水平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成立区非遗保护中心,持续壮大非遗街区,下更大功夫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引入更多大师工作室,推动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文化精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