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展览还有音乐会,沙面历史建筑为你敞开大门
2022-09-02 19:11:12

     信息时报讯(记者 王智汛 通讯员 王臻 柳春)近日,记者跟随荔湾区沙面街道走访发现,如今在沙面,历史建筑渐渐开放,焕然一新的博物馆、陈列馆、文化空间让沉睡的文物渐渐“活”了起来。


打开大门

让历史建筑有了“新味道”

“对于古建筑修缮而言,最大的难度是延续历史价值的同时,积极融入当代生活。”广东旅游出版社一名编辑说。在修缮过程中,沙面南街28号在保留建筑历史痕迹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施工技术对建筑进行重新整饰,让老建筑有了“新味道”。如今,建筑内部的拱门、壁炉、圆顶玻璃窗等元素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建筑墙面素洁优雅,通过材料、灯光的点缀,融入历史的原生性味道。“该建筑作为让·努维尔事务所与北京建院在大湾区的创新设计基地,未来将建立一个建筑文化交流的学术平台。其中一楼展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世界艺术相融合的研究成果和设计展示活动场所,将设置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向市民开放。”沙面南街28号工作人员介绍。

沙面大街41号在精心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作为国家级文物建筑,沙面大街41号也在精心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建筑空间内,各种老式装饰构件依旧保持着当年的精致,犹如封存了时光。秉持着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理念,该建筑被打造成可以容纳文化艺术、社交茶饮等不同场景的多功能复合文化空间。如今,建筑不仅吸引大批历史文化爱好者,还举办了多场音乐会、艺术作品展、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艺术打卡地”。


保护性修缮

“唤醒”尘封的历史风貌

位于沙面一街3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A类保护建筑。百余年间,该建筑曾历经多次使用者更迭,是保存得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沙面建筑之一。


沙面一街3号建筑保护性修缮工程耗时整整四年。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目前该建筑修缮工程已经完成,在“唤醒”建筑的过程中,历史信息、建筑符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修复与保留。“整个保护性修缮工程耗时四年,修缮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在尽可能保留原有元素的基础上,对缺失或者腐朽的元素进行补齐,修复的部分选料用色也十分考究,都进行了做旧处理,颜色古朴,修旧如旧。”沙面一街3号建筑工作人员介绍。

未来,沙面将进一步加强沙面文物建筑的开放和利用。荔湾区人大代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政工办主任张其明表示:" 一是要坚持保护与开放并重,提升沙面街文化旅游发展业态。二是要重点引入文化企业,全力打造沙面文化名片,焕发沙面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