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黄阁镇:义剪15年,“好人”何沛信的苦乐人生
2022-08-17 19:33:46

信息时报讯(记者 钟依琼 通讯员 黄松炜)7月27日上午,在南沙区养老院,52岁的何沛信用2个小时帮23位老人剪好了头发。“要快!”他明白,有些老人不能久坐。而他从来都是站着,不坐,“一坐下来就要慢很多”。

自2008年起,何沛信为南沙区多家养老院、敬老院的老人义务剪发,他的家人们先后“跟进”。有人说,这四口之家就是一个义工队。

7月27日上午,何沛信在南沙区养老院义剪。通讯员供图

义工一家

2008年5月汶川地震,何沛信和妻子郭运娣因这个近2000公里外的地方而哀恸。何沛信萌生了成为志愿者的想法,一心想要帮助他人,妻子郭运娣表示支持。后来,何沛信到所在的黄阁社区居委会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之后,他开始在多家养老院、敬老院为老人义务剪发

何沛信学理发是个偶然。幼时,父母南下番禺工作,在老家韶关南雄市珠玑镇念书的何沛信三年级便辍了学。那时,有个理发师傅流转镇里各村,在村祠堂门口摆一张凳子帮人剪发。沛信性子顽皮,堂叔、堂哥告诉他,你就去学理发吧。“我真的去找那个师傅,到他家里去。”何沛信回忆道。

后来,何沛信两度开起理发店。1985年初到黄阁时,他在乡村流动理发。1989年,他20岁,第一次开了理发店,在黄阁镇东里村。剪一个发,收一块钱。第二次开店是1997年,在东涌镇庆盛村,剪发收两块钱。

2014年,何沛信义工的第七年,他收获自己人生第一张“奖状”。经过推荐、评议,他被评为“南沙好人”。“我读书都没有拿过奖状。”在夫妇俩看来,这张奖状是钱买不到的。现在,这张荣誉证书摆在家中客厅,被儿子何梓伟和女儿何梓仪的奖状围在中间。

在何家客厅,何沛信的“南沙好人”荣誉证书被儿子何梓伟和女儿何梓仪的奖状围在中间。通讯员供图

郭运娣常陪何沛信去义剪,家里还保存着2008年夫妇俩敬老院义剪的照片。照片上,两人戴着印有“广州志愿者”字样的鸭舌帽。儿子何梓伟、女儿何梓仪从小看着爸爸妈妈出门做义工,要跟着去,何梓伟帮老人理发、按摩、打扫卫生,尚年幼的何梓仪则帮老人们推轮椅。

除了养老院、敬老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疫情防控现场,同样活跃着一家人的身影。有人何沛信说,你们这一家子,就是一支义工队了。“没办法,小孩子看到我们做,他也是跟着做。”他回答。

苦日子

生活中变故,曾数次给何沛信一家蒙上阴影。最近的一次是在2011年,何沛信确诊肾病综合征。

看病第一年,花去10多万又不大见效,何沛信想到放弃。那时,郭运娣叫上他去拍了张婚纱照。照片中,何沛信的脸因病而发肿。两人结婚时,因经济拮据没有拍婚纱照。“她说,活不活得了还不一定,要留一张照片,以后小孩子才能看到。”何沛信回忆说。

患病期间,何沛信与妻子郭运娣补拍了婚纱照。通讯员供图

后来,他在黄阁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帮助下申请了低保,减轻了经济负担经病友推荐,转到另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终于开始好转。每月在养老院、敬老院和老人们“你讲我笑”的何沛信后期病情恢复较快,医生们对此有些惊讶。“当然啦,我每个月都去老人院义剪的。”何沛信说,当义工让他“忘记了病情”

据了解,看病那些年,为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郭运娣曾到一家工厂打工。早上7点上班,有时忙到夜里9点。她的手脚经常被货物碰得青一块、紫一块。4个月后,郭运娣离开这家工厂,体重从进厂时的81斤瘦到69斤。之后,她又到一家物流公司当了保洁员。

2020年,病情得到控制的何沛信在东涌镇石排村又开起理发店这是他第三次开理发店生意不算很好闲的时候,他就骑着一辆三轮车去废品。对于何沛信一家的困境,黄阁社区居委长期跟踪关注,主动帮扶。每逢他们遇上困难,社区居委书记黎润波总是带头第一时间上门问候并给予帮助。这也给了何沛信一家努力生活下去的底气和信心。

跟进

在养老院、敬老院的老人眼中,何沛信是“靓仔”“小师傅”,郭运娣是“靓女”,老人们常常盼着他们来

目前,何沛信的儿子何梓伟已经毕业,他也成为黄阁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他学到他”,郭运娣指着何沛信说,“他的性格,还有忍耐,还有孝道,都能学到。”女儿何梓仪还小,何沛信希望将来女儿能够“跟进”,因为“多做一点义工总没错的”。

“十几年来,很多老人家都走了。”十多年的义剪生涯何沛信送走了许多老人,他说他去义剪,就是希望老人家们开心,“活多几年,再望望这个世界”。

2020年疫情以来,何沛信的义剪已经中断许久。今年7月27日回到南沙区养老院那天,何沛信发现好多老人、护工都不认识了。院长对他说,阿信,等疫情没有啦,我就邀请你过来,你再继续帮我们那些老人家“飞发”。

“最好啦咁样!”何沛信答道。

黄阁镇莲溪村的麦耀秋赠何沛信一幅书法,上书四个大字:敬老行义。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