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来水的故事”开讲!有科普,有文化
2022-07-30 20:56:29

信息时报讯(记者 李丹 通讯员 刘艺琳 周丹藜)广州最早的“自来水”规划与苏东坡有关?7月30日上午,由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与信息时报社、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州市科普推广协会、广州市机关党员志愿者星火服务队、广州市机关党员志愿者彩虹服务队联合开展的“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广州自来水的故事”,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小朋友在学到自来水科普知识的同时,还上了一堂生动的广府文化课。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苏东坡规划“自来水”入广州

当天一大早,不少小朋友与家长一同走进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聆听科普老师解密关于水的故事。来自市自来水公司的主讲嘉宾毛老师首先让孩子们入座前在一杯水中放入纸屑,为后面的环保授课埋下伏笔。

“地球表面水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70.8%,但可供人类饮用的水源仅有0.01%,可见水资源之珍贵。”毛老师通过PPT展示了满是垃圾的海滩、塑料制品沉积的海底、被人类垃圾困扰的海洋生物等,并联系到那杯“受污染”的水,更让孩子们感受到水资源亟待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通讯员供图

随后,毛老师讲起大家身边的珠江水。原来,历史上珠江人家也曾饱受海水倒灌、江水咸苦难以饮用之苦。羊城历史上最早的“自来水”是谁做的规划呢?毛老师介绍,大文豪苏东坡曾“用竹筒引蒲涧水入城”,解决了广州城居民的饮水卫生问题,这个故事让人惊讶不已,原来苏东坡与广州还有这般渊源。

小朋友自己动手做净水实验

珠江水是如何变成可以供我们饮用的自来水呢?原水变成自来水蕴藏着许多高科技:其间经过取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输配水,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控,水才流入千家万户、滋养万物。

活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有趣好玩的科普小实验环节,让孩子们体验“过滤”工艺的滤料挑选。只见毛老师拿起一杯模拟被污染的水,演示混凝环节:往浑浊的水中滴入混凝剂,经过搅拌和沉淀,水开始变得清澈。

小朋友们动手做实验。通讯员供图

小读者在分组实验里,也亲自通过组合花岗岩石子、活性炭、瓷砂、石英砂等材料过滤出相对洁净的水,水处理的过滤环节让大家印象深刻。

小朋友们动手做实验。通讯员供图

广府文化融入水知识抢答赛

在活动的最后,小朋友进入了热闹的“广州知多少”知识抢答赛环节,问题内容既有“哪些水适合人长期饮用”“怎样做才能更加节水”“人体中哪个器官含水比例最高”这样的自然科学知识,又有一大波与水有关的广府文化相关知识,小朋友们跃跃欲试,争相抢答。

科普讲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抢答。通讯员供图

比如,岭南人视水为财,“水”成了“钱”的代名词,工资叫“薪水”,路费叫“水脚”,那么财源广进叫什么?(答:“猪笼入水”。)普通话词语里的“风”字,到了岭南也往往变成“水”字,威风叫“威水”,看风(盯梢)叫“睇水”,通风(报信)叫什么?(答:“通水”。)还有,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什么?(答:“两指轻叩桌面”。)

对于这些词汇和礼节,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活动通过抢答既加深了印象,又让他们了解了文化背景。主办方表示,把水的科普知识和广州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在科普推广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不仅了解到自来水的历史典故、生产流程,更明白每一滴自来水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资源,增强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