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高温有人确诊热射病,医生这样提醒
2022-07-13 20:15:06

信息时报讯(记者 康振豪 张漫)即将进入初伏,广州气温近期仍居高位,市内多家医院接诊先兆中暑甚至热射病患者,医生提醒市民近期做好防暑工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胡峻岩表示,最近一周内,医院接诊了8名先兆中暑的患者。从数量上来看,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锐表示,6月至7月,急诊共接诊了4例先兆中暑患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刘文凭介绍,近两个月以来,医院急诊科接诊了3名热射病患者。

中暑可分为三类

老年人更需注意防暑

胡峻岩告诉记者,临床上根据中暑程度的不同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先兆中暑患者的症状多为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或略高,超过38℃。”胡峻岩表示,医院近期收治的患者都为先兆中暑,只需对患者进行降温、补充水、盐分,休息后即可缓解。

“高温环境中活动是中暑常见的致病因素,如:在室温>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以及长时间、强体力劳动。”张锐提醒,老年人更需要注意防暑。部分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和心血管功能降低,在室温高、通风不良环境中时,会出现获取过多热量和散热障碍的情况,导致中暑。“整体来说,广州的中暑发生率还是较低的。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现在很多建筑、设施里都有空调开放,可以及时降温避暑。”张锐说。

有工人和快递员患热射病送医

胡峻岩介绍,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以往每年都会遇到,每年收治的患者人数不超过10个。”刘文凭告诉记者,近两个月以来,医院急诊科接诊了3名热射病患者。

7月11日晚,48岁的黄先生(化姓)被工友送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此时距离黄先生昏迷已经过了7个小时。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世芳介绍,黄先生在工厂饭堂昏迷在地,呼叫却醒不来,身体发热,于是被工友立即将其送至社区医院就诊,当时体温高达40.1℃,医生给予补液、降温等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遂转送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先生本身有心脏问题,再加上合并了热射病,情况虽然不是很严重,但目前仍在昏迷中。”黄世芳说。

6月4日晚,32岁的快递员小林(化姓)因为昏迷不醒,被紧急转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到医院时候,患者已经昏迷4个多小时。”黄世芳介绍,患者当天下午4时左右在闷热的仓库里整理快递,突然昏倒,旁边的同事见状赶紧上前查看,发现其体温高得吓人,同时伴有抽搐症状,赶紧将其送到附近的医院,当时体温高达41℃,医生给予了紧急处理,病情未见好转,家属将其转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会诊后确诊为“热射病”。“我们给予了综合处理,纠正了他的内环境和器官功能不全,但因为其大脑损伤严重,目前患者尚在昏迷中。”黄世芳说。

避免高温环境下长时间逗留是关键

据了解,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体温调节失衡,特征为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常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死亡率高。

张锐表示,热射病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两种。前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时发病。常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危及生命。“而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中,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初始出现谵妄、癫痫发作及各种行为异常,严重可出现高热、昏迷、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急促和肺水肿,甚至死亡。”

刘文凭提醒,预防热射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避免在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下长时间逗留,同时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中医药也具有一定的防护功效,如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刘文凭介绍道,如果发现身边人突然晕倒,昏迷不醒且身体发热,市民可以采取3个步骤紧急救助: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痛风的地方。

2.快速测量患者体温,如果昏迷不醒、持续高温,要立即送至医院。

3.积极有效降温,可以用冰水擦拭患者皮肤身体,或者用电子冰毯、冰帽等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