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村民出行安全!增城274个农村交通劝导站发挥效能
2022-06-20 20:21:17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曾文秀) 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管理备受关注。增城公安交警部门借助274个农村交通劝导站,发挥劝导站“一站多能、一岗多能”功效,扼守村民交通进出关口,同时运用“农交安”App大数据集成平台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超员、违法载人、未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等现象进行劝导的力度,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农村交通劝导站。信息时报记者 曾文秀 摄

讲农家话、说安全事

交通安全知识入心入脑

“刘叔,手扶拖拉机唔可以搭人,好危险噶!”“强仔,安全头盔个卡扣带子要扣好,才能保证安全。”“您好,骑摩托车请戴好头盔。”粤语、普通话轮番上阵劝导,这样的场景,是增城区石滩镇横岭村交通劝导员刘雄风、刘进林日常工作的点滴。他俩既是村里土生土长的一员,也是村民交通安全的“守护人”。

交通劝导员指引交通违法驾驶人靠右停车。信息时报 记者 曾文秀 摄

过去,增城公安交警部门对村民的安全教育多是依赖于组织讲座、派发单张、张贴海报等宣教方式。但这些方式各有利弊,例如村里老人多,总说“看不懂传单”,宣传效果并不好。如今,增城区所有行政村都有了交通劝导员。这些交通劝导员都是本村人,他们值守于村口的农村交通劝导站,用通俗的方言,讲农家话、说安全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提醒、劝导,村民听得懂、记得住。

交通劝导员制止、劝导交通违法行为。信息时报记者 曾文秀 摄

让刘雄风印象深刻的是,之前村里有对50多岁的夫妇日常出行都是骑着一辆摩托车,但就是不愿意戴头盔。后经多次劝说,才养成了驾乘摩托车戴头盔的习惯。“就在去年4月,他们跟往常一样骑摩托车出村去石滩市场买菜,回来的路上就发生了事故。还好戴了头盔,没有受太严重的伤。”刘雄风说道。

探索警保联动新模式

架起便民服务桥

为深化落实公安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增城区在农村交通劝导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警保合作,升级建立一级警保合作劝导站4个,三级警保合作劝导站4个,有效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水平。

保险员向交通劝导员普及交通事故理赔相关知识。增城区公安分局供图

据介绍,警保合作劝导站由保险公司派驻工作人员与交通劝导员组成工作小组,常态化开展交通违法劝导、道路安全宣传、基础信息整理、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同时,发现交通事故及时报警、保护现场、组织救援,协助交警部门做好事故调解和善后处理工作,并指引协助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快撤理赔”,架起便民服务桥。

交通劝导员向村民普及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相关规定。增城区公安分局供图

“这是交警部门与保险公司合作共治的一种探索,通过共建有机融合的智能、高效、便捷的警保联动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增城公安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增城区预联办还组织公安部门警辅人员到警保合作一级劝导站,每个工作日开展不少于30分钟的执法劝导、宣传教育等工作。

利用大数据强化监管

交通劝导工作落到实处

在劝导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交通劝导员还要按照交通劝导员、违法人员、违法行为、劝导过程四要素要求,拍摄下整个劝导过程,并将照片以及违法驾驶人的姓名、交通违法行为类型等录入“农交安”App。

交通劝导员拍摄劝导现场照片上传“农交安”App。信息时报记者 曾文秀 摄

“一方面,我们通过系统后台可以看到交通劝导员是否劝导到位;另一方面,‘农交安’App应用的后台数据,也为下一步道路交通管理的分析、研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用好大数据,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才能有效预防农村交通事故。”增城公安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确保劝导工作落到实处,增城区按照“一个劝导站一个路长”的要求,在重大节假日为每个农村交通劝导站指定辖区1名民警担任路长,由路长每天对劝导站运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相关镇(街)领导、劝导执勤人员落实劝导责任。此外,增城区还结合利用视频督导、现场巡查等形式,对存在不足的农村交通劝导站实行每周、每月通报,对整改不到位的镇街实行三级约谈,同时采取每月例会表态发言、《给责任人一封信》等形式,夯实劝导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