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尾海洋经济物种被投放到南澳岛海域
2022-06-06 20:59:54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熙灯 通讯员 粤农轩) 6月6日,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广东汕头举行,约6600万尾海洋经济物种被投放到南澳岛海域,拉开了全省范围内同步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资源的帷幕。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汕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 建设美丽中国”。

“2022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启动!”6月6日上午,随着一声令下,在全国“放鱼日”广东增殖放流活动主会场汕头市南澳岛上,对虾、真鲷、黑鲷、黄鳍鲷、鮸鱼、石斑鱼等海洋物种约6600万尾,被投放到海域。据了解,这些海洋物种均符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本次活动倡导全民参与,全程采用线上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双互动,让市民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设备就能实现“云放流”,多维度、广范围增强社会公众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意识。

6月是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关键时节,也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黄金时期。此时,珠江已进入禁渔期,四大海域也已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利用水域休养生息的黄金时期,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在严格落实渔业资源保护措施的同时加快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据了解,广东已持续30多年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其中,先后多次举办省部联合增殖放流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南海增殖放流等活动。据统计,近年来,全省累计用于增殖放流资金逾3亿元,共增殖放流海水鱼、虾、蟹、贝等海洋经济物种以及鲎、海龟等海洋保护物种约50亿尾(粒、只)。

此外,2015年开始,广东积极参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目前,已有15个海域获批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监测数据显示,广东以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为基础、以增殖放流为补充的海洋牧场建设,已经初显成效:渔业资源恢复速度加快,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显著。

下一步,广东将探索“深水网箱+风电”“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及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渔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鼓励以企业为经营主体,开展以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巢)和深水网箱养殖区等为一体的区域性渔业资源综合开发,打造“粤海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