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键词带你回顾2021年教育
2022-01-11 17:48:15

信息时报讯(记者 徐珊珊)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迈向教育强国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回顾这一年,新高考、新中考改革平稳落地;“双减”政策出台,校内教育回归育人主阵地;《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家长们“依法带娃”……年末岁首之际,我们撷取过去一年教育的亮点片段,以关键词串联起这一年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双减”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是2021年教育领域的最大热门话题之一。

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之后,规范校外培训材料、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规定校外培训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开展学科类培训和非学科类培训的科学划分……一系列规定、举措出台落地。广州作为“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实现校内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同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工作指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小课题选题指南》《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示例》等文件,综合施策,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各学校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充分发挥校园育人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吃饱”。 


关键词:新高考

2021年是广东省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全省高考报考78.3万人,其中报名夏季高考63.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60.8万人。新高考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首次采取院校专业组投档、取消高优线、本科批次实行一次性投档等新录取模式。同时,本科、专科普通批次志愿数分别增加至45个,让考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回望2021年的高考,处处显示着责任和担当。为高考保驾护航的医护与警察、“一对一”温暖送考的的哥、守护“一个人的高考”……面对疫情下的高考,广东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而广州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保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务管理,在压力之下、焦点之中,交出了一份健康高考、平安高考、暖心高考的高分答卷。


关键词:新中考

2021年是广州“新中考”第一年,包括录取批次精简、史上首次多梯度投档、中职第一批次招生等优化调整,兼顾效率保障公平,让考生和家长焦虑渐减。新中考的梯度投档控制线间隔密、数量多,并在全市统一划分,不再分区。这个投档规则的变化在第三批次的影响突出,尤其是可充分利用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向外区招生的计划,提高被录取几率。

最重要的变化,莫过于招生录取批次的调整,从7个批次优化为4个批次。“广州中考之前的批次较多较复杂,有的人反映说看不懂,但有其历史原因和客观合理性。现按照稳定性和延续性原则,在减少批次的同时,优化考生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规定,还与新高考衔接,更加科学合理、简政便民。”广州市招考办相关负责人说。在普通高中第二、第三和第四批次招生计划,采用志愿优先+多梯度投档的方式,并把梯度投档控制线间隔设为40分。同时,还有一个史无前例的变化是,首次将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招生计划安排在第一批次,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参民”

近年来,部分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掐尖”,对教育生态带来负面影响,违背了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创新性和普惠性的发展初衷。

2021年7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参民”办学形式给予规范。通知还提出,2年内,各地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义务学校。

去年以来,广州民办学校更名潮越来越壮大。白云区、海珠区、黄埔区、花都区等多所民办学校更名,大部分为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即“公参民”学校,其中不乏“中大系”“华师系”“广附系”等。

在更名后,这些学校的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办学范围保持不变。比如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华实初级中学”、广州市白云区广附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金广实验学校”、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广州云雅实验学校”等等。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期,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期,也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加速期。2021年,教育部编制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教育部分的工作。“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等。


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下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获通过,2022年1月开始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它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加强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言传身教,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等。

家庭教育最关键的责任主体是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教育部指出,各地要推动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委会、学校公开日、家长会、家访等工作机制;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发挥专家指导作用,推动完善家校社衔接配合机制,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模式等。

目前,广州正在努力构建新时代家校社共育的“广州模式”。2021年11月27日,广州市教育局、信息时报联合举办2021年家校共育沙龙,邀请高校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和校长代表等,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内容发表真知灼见。会上,专家们纷纷“抢麦”,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