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重磅!“双减”实施半年,来看广州答卷!
2022-01-05 22:38:39

 校内筑牢育人主阵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刻不容缓,广州校内校外两翼逐一突破。截至2021年12月27日,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下课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6.70%。从严治理规范校外培训,取得了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广州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深化招生考试改革、统筹挖掘和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推进“双减”落地。科学处理减轻负担与提升素质的关系、治理乱象与发展教育的关系、政府作为与社会关切的关系,统筹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一年有效减轻,三年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丘敏华

【机构治理】

校外机构存在风险隐患——

提前防范有效处置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过多,转型退出指引不清晰的问题,广州边压边改,破立并举。摸清底数,全面排查“精、准、全”,出台“营转非”、机构转型、终止办学、学科类非学科类项目鉴定四个指引,完善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引导机构转型或良性退出,大力推进机构规范办学。



2021年7月下旬某天,中午12时许,越秀区署前路,一名小朋友从校外培训机构所在楼层走出。
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此外,对于部分存在风险的培训机构,广州做到提前防范和有效处置,校外培训机构风险监管“三早两必谈”——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大型机构必谈、有经营困难机构必谈。建立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以出台司法建议书的形式解决治理过程中衍生的场地租赁、学员退费和劳动纠纷等问题。 

同时,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市民办教育协会助力培训机构解决问题,为经营困难机构提供承接未完成课时、免费提供场地等协助。 

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办学——

执法检查约谈提醒

实施常态化高强度执法检查和约谈提醒。市、区两级以暗访、联合执法等形式,开展密集常态化检查。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组织市、区联合执法45次,市、区暗访165次(市区联合执法检查48次,暗访202次)。仅2021年10月上旬,就出动检查人员1417人次,对全市1153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地毯式检查,抽查507家非学科类机构,共发现和整治126项问题。

花都区实行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借助网格化管理指挥平台,实施群防群治,做到信息实时更新、行为日常管控、违规及时处置。

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

预收费资金专户管理

广州要求总部非本地的校外培训机构将资金与总部完全脱钩,机构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署资金与总部脱钩承诺书。

预收费资金严管严控。2021年11月19日,《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办法(试行)》正式实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全部纳入专户管理。提供“一课一消”、按比例拨付和风险保证金三种资金监管模式供各区选择使用;鼓励校外培训机构购买履约保证保险,为预收费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发挥行业自律功能,为校外培训机构选择存管银行和保险机构提供指导。

此外,广州986所(1070家)校外培训机构上线“穗好办”市民平台,向市民提供便捷的查询、监督服务。

多方协同】

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构建家校社共育“广州模式”

教育不是学校唱独角戏,“双减”和“家庭教育”存在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目前,广州正在努力构建新时代家校社共育的“广州模式”。

2021年11月27日,广州市教育局、信息时报联合举办2021年家校共育沙龙,邀请高校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和校长代表等,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内容发表真知灼见。会上,专家们纷纷“抢麦”,积极建言献策。


2021年11月27日,广州市教育局、信息时报联合举办2021年家校共育沙龙。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协同广州市赖海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共同搭建家长课堂。基于学校“人人像宝石般闪光”的育人理念,双方开展“家长闪光课程”进校园活动,建立系统性的“家长闪光课程”服务资源表,为家长课堂提供丰富的资源储备。按照“亲近宝实”“助孩闪光”“服务宝实”的课程架构,实施具有“闪光教育”特色的“家长闪光课程”。

“学校的家校合作做得非常好,家长可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黄埔区玉泉学校家长邹女士说,“‘双减’下,家校合作更上一层楼。”在玉泉学校,有一群“牛”家长,他们中有不少人来自学校周边的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时常走进课堂当“老师”,给学生开讲座、讲故事、教技能。

强化服务,激发活力。广州市教育局在“广州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全新专题——“双减”下的家庭教育Q&A,由师生家长提出自己最关心的“双减”相关热点问题,来自各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依托26个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和15个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拍摄家庭教育微课、家庭教育促进法视频宣讲会等。 

【攻坚克难】

提高优质高中比例,继续推进中考改革

广州“双减”配套政策密集发布,配套工作迅速落实。短短半年,行有方向,掷地有声,蹄疾步稳!全新的教育生态正在广州校园内逐步形成。

然而,“双减”之战需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困难不容小觑,问题亟待解决。聚焦“双减”落地后的重点、难点,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向信息时报披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进程和破局之举。 

学校作为“双减”的主阵地,教学质量如何提升? 对此,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目前,广州成立了111个教育集团(市属10个),其中2021年新增25个。22个教育集团拟被确定为首批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全省最多。此外,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强化学习方式变革,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广东实验中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学校供图

有部分家长担心“双减”后考试不改,惧怕孩子无缘高中。对此,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比例,满足考生“有书读、读好书”需求。广州中考继续实行“全科开考”和录取计分科目“4+4”模式,提升中考命题质量,不出难题、偏题、超标怪题,减轻考生应考压力。继续实行志愿优先的多梯度投档录取模式,降低考生理解和填报志愿的难度,避免“分分计较、过度竞争”。继续推进中职三二分段专业在第一批次招生,搭建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

黄埔区玉泉学校,师生在活动中击掌打气。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对于部分无证校外机构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会同相关部门加快规范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将推动各区教育局参照广州市教育局的做法,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推动各区继续创新执法检查方式方法,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作用。推广校外培训机构视频监控网络巡查,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度。推动教育执法职能部门整合划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以同级市场监管部门名义依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措施权。

【全力推进】

针对“双减”重点难点,率先试验敢于突破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州将针对“双减”重点和难点问题,率先试验,敢于突破,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是提升作业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落实作业管理监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健全教师日常监管机制,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荔湾区合兴苑小学的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摄

二是统筹挖掘社会资源,健全第三方机构动态监管。例如,会同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加强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和校外活动资源建设。健全第三方非学科类社会机构进退机制,既要拓展资源,也要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比如,区教育部门要负责组织课后服务第三方资源遴选工作,供学校选择使用,实施学生、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和跟踪评估,对第三方社会机构进校园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确保质量和安全。”此外,创新实施大数据集约管理,鼓励以区为单位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统一平台,实现服务资源与个性化需求智能精准匹配。

三是完善校外培训“标本兼治”的治理体系。加强立法设计,出台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条例和培训机构监管办法,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家长、金融机构各方共同参与的“审批、监管、处罚、退出”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办学风险“前置预防、全程监测、及时预警、多方联动、妥善处置”机制,大力引导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四是进一步强化良好社会氛围。在主流媒体加强“双减”工作重大政策、重要举措的信息发布与宣传,加大对优秀案例的挖掘和报道,从严打击各类违规培训行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强化认同和支持“双减”工作的社会氛围。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以上举措,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