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馆合并,南越王博物院今日揭牌成立
2021-09-08 15:55:56

信息时报讯(记者 麦锦婷 通讯员 胡田甜 黄巧好)9月8日上午,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行揭牌仪式。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揭牌成立了。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南越国建于公元前203年,都城蕃禺,建立者为秦将赵佗,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完整的封建政权。1953年起,为配合城市建设,广州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其中秦汉考古是广州考古的重点工作,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

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宫及御苑、王陵等系列汉代遗存,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指导下,广州地区对特别重要的古遗址古墓葬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并展示的模式,在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原址上分别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南越王宫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据了解,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宫展区和王墓展区组成,合共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下辖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状展示三大遗址,设有六大主题常设基本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博物院文物藏品丰富,在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达245件/套。

揭牌仪式上,南越王博物院首任院长李民涌表示,广州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岭南文化与海丝文化等品牌,这将是南越王博物院的重要任务。博物院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人文湾区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向国内一流遗址博物馆的目标迈进。

“南越王博物院”的字体,分别从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集出。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博物院标志主要由院徽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图案与“南越王博物院”六字组成。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出土于南越文王墓墓主赵眜丝缕玉衣的面罩上,为圆璧形,以圆圈分隔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游龙,两爪及尾部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凤鸟,立于龙爪之上,鸟冠及尾羽均为卷云纹,把外圈上下填满,构思奇巧、气韵灵动。龙凤沟通呼应,构图完美和谐,正体现两馆融合为一,共同谱写岭南文化之光。

视频拍摄/剪辑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而院名“南越王博物院”的字体,则分别从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集出。其中前五字“南越王博物”取自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南越木简。最后的“院”字自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分别集出笔画进行重组,并美化字形结构而成。院名文字隐喻了南越国由秦至汉的发展历程,也蕴涵了岭南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记者了解到,南越王博物院融合了两馆人、财、物,将最大限度挖掘两馆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协同,达到资源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从而发挥1+1>2的合力。将打造主题鲜明的精品陈列,提供包容精准的优质服务,推广特色趣味的宣教活动,推动守正创新的文创经济等多方面努力形成合力,塑造“南越文化”的整体形象。

未来,在两大展区原有的“南越工坊”手工教育活动、“御前小学堂”暑期活动、“南越汉风文化节”传统文化活动等品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塑造南越文化品牌教育体系。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形成宣传合力,更大力度地推广南越文化。同时,将加强文物元素提取与文创研发工作,特别是“IP”运营工作。一方面,设计生动活泼、兼顾趣味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南越王博物院“IP”形象;另一方面将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拓宽IP授权渠道与方式,激活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出更多形态的文创产品。

南越王博物院与广汽研究院联手打造的“移动智慧博物馆”亮相。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在揭牌仪式中,南越王博物院与广汽研究院联手打造的“南越魔盒”惊艳亮相。它是以广汽集团重磅打造的Magic Box智能移动服务概念车为基础,依托广汽研究院在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与博物院所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而共同开发的实体汽车形态的“移动智慧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院还透露,今年9月下旬,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联合宁波、南京等一共27个城市举办的“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将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