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一支农民抗日先锋队在此诞生
2021-07-21 16:26:55

信息时报讯(记者 李丹)在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南大街5号,有一间古老的梁氏宗祠,这里曾是长湴村陶贤小学旧址,从1936年开始成为革命活动基地,广东第一支农民抗日先锋队就在此处诞生。1993年,长湴村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民政厅公布为“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如今,这里正在进行修缮和升级改造,被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变身红色教育基地。

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长湴村旧址。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往昔:开办农民夜校 激发抗日热情

据了解,位于长湴南大街5号的梁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其后经过多次修葺。祠堂保存状况尚可,该建筑坐南朝北,三间三进,总面阔约11米,总进深约41米,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碌筒瓦,青砖墙,花岗石墙脚。民国初年,祠堂曾作为长湴村陶贤小学校址。

祠堂内部。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长湴村旧址,是广州早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的事件发生地,是极其宝贵的红色资源。这里发展成为革命活动基地还要从具有扫盲功能的夜校说起。长湴村地处广州近郊,与当时设在石牌的中山大学毗邻。1936年4月,中山大学师生到农村开设“乡村教育实验区”,设立民众夜校。

村中的梁氏宗祠成为当时的夜校场所,夜校有学员100多人,教书的包括黄焕秋、陈恩、莫福生等十多位师生。每天晚上,有几位师生会到村里来上课,以教文化为主,课余则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青年农民反对内战的觉悟以及抗日热情。

1938年上半年,广州经常遭受日军空袭,以致中山大学正常的教学无法继续下去,莫福生等一班革命学生便常去长湴村活动。1938年6月,中共在此以夜校学员为基础,在长湴村发展了第一名党员梁万益,并成立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长湴分队,这是广东第一支农民抗日先锋队。

1943年,中共广州禺东地区特派员杨德元等人在此以教师身份开展革命工作,他们以长湴村为基地,组织发展抗日力量,长湴村成了周围一带的抗日活动中心。1944年,长湴村青年农民梁明、招新在长湴村组织“维持治安青年会”,后将该组织改为长湴村自卫队,实质为人民的武装队伍。

1944年8月,中共长湴村支部成立,积极组织革命武装,配合东江纵队坚持敌后抗日战争。1949年夏,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这里先后成立了禺东人民解放委员会长湴分会和沙河支援前线委员会,为解放广州作出了贡献。

今日:对祠堂进行修缮 开展红色教育

据了解,长湴村原属番禺县(现番禺区)龙洞乡,1958年后划归广州,现属天河区。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但长湴村先烈的抗日事迹并未被人们遗忘。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教育后人及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993年,长湴村先后被广州市政府、广东省民政厅补划为“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当地学校每年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并经常会邀请老同志为学生们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村里的陶贤小学旧址(即梁氏宗祠)也成为村里的一个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长湴村旧址挂牌。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自2015年起,长兴街道投入500余万元对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长湴村旧址进行修缮和升级改造,并以旧址为核心,联动长湴生态水塘、长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居民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学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日前,由天河区长兴街道举办的抗日战争革命事迹展在长湴村旧址亮相。展览以图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分三大板块、49个展板,展现长湴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英勇抗争的光辉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长湴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长兴街道的党员干部群众参观革命事迹展。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当时,长兴街99岁的老党员梁传坤来到曾经战斗的地方回忆历史。他于1945年加入了抗日先锋队长湴第一分队,是长湴村目前唯一健在的抗战老兵。

长湴村的党员干部小梁表示,“看到这些我感到很自豪,这真的是自己家门口的红色学堂。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图片展,党员和群众可以实实在在地接受深刻的党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