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郭姣:推动形成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国方案”
2021-03-06 13:22:48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重大疾病是因病致贫、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推动形成重大疾病防治的“中国方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在今年两会期间与医学界代表一起提交建议,呼吁发挥特色优势,完善国家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体系。

重大慢性病成为追求幸福主要障碍

重大疾病是指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郭姣表示,重大疾病除对个体造成生理伤害及心理压力外,还会对家庭及社会经济产生严重伤害,极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劳动力,是因病致贫、致残、致死、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她说:“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后,中西医结合成为防控救治的亮点,中西医结合的经验成为我国向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

郭姣介绍,重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为主的重大慢性病已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的主要障碍。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头号死 因。比如中国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0%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有1种并发症,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失明、肾衰竭和截肢等严重后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重大疾病发病的影响,我国重大疾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防控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中西医结合尚有不足

郭姣也指出,由于中医、西医两个医学理论分别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医学维度上发展,导致现有的中西医结合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在临床治疗、科研创新、标准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在临床治疗上,中西医协作的医学活动常常表现为中医、西医一起上,吃了西药再吃中药;过度医疗,中药、西医联用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由于缺乏现代医学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循证验证,中医药的好药好方仍然停留在知道好,但好在哪个地方,为什么好还不是都很清楚,存在高水平临床循证不足的窘境。

据介绍,在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上,中医药独到“治未病”理论和防控经验尚未能完全融入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西医结合服务网络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开。在科研创新方面,重大疾病特别是重大慢性病具有多器官、多靶点受累的复杂性特点,西医学的靶点理论、单病单靶点治疗难以完全攻克疾病。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尚存在中医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此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层次、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的要求。

郭姣认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至今已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经验,现代中西医结合学防治重大疾病已产生了众多研究成果。重大疾病的突出特点是复杂性,病理系统呈复杂的因果网络。临床中可存在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的复杂病理特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甚至会出现各要素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病理现象。对于当前尚未能根治的重大疾病,还可以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入手,强调健康维护,控制疾病发展。现代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具有显著优势。

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郭姣建议,将中医药融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同时,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能力。她认为,发挥中西医结合重点是要开展中西医结合专院专科建设,新建中西医结合医院,鼓励一大批具有中医优势的综合医院和具有综合医疗优势的中医院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不断优化重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形成重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创新技术与方法。创新中西医协作机制,规范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遴选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目录。

郭姣还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西学中、中学西的中西医交叉培养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要推进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建设,从科学层面、技术层面、工程层面建立中西医结合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明确方法论、研究方式及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