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方便要“靠脸”,市民会不会“丢脸”?
2021-01-22 21:24:14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把脸一扫,上班打卡、刷脸门禁、购物支付,甚上公厕所用面厕纸也要“靠脸”,似乎“刷脸”为大家的工作生活行了很多方便。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网络另一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真的做到绝对安全吗?因此而“丢脸”被不法分子利用了怎么办?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话题也引起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的关注,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广东省两会和即将召开的广州市两会上,有不少民主党派的集体提案和政协委员的个人提案中,多份提案涉及关于规范人脸识别应用的建议。

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陈绵钦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绵钦 吴瑕 黄骆 刘诗敏 郭展鹏 谭啟菊 何小敏


记者走访

公厕人脸识别,自动吐纸

“这样子就不会浪费,每次人脸识别就只放出一段卷纸,按需取用。”在海珠湖公厕工作的公厕清洁员表示设置了人脸识别厕纸机后,对于厕纸的取用更加环保更加节约。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海珠湖内的公厕,公园内四个公厕设置了人脸识别厕纸机。记者走访发现,通过人脸识别厕纸机拿厕纸的人数并不算多。记者尝试取纸,机器大概放置高度在1.5米左右,人脸识别显示屏上方有一个摄像头,正脸对准摄像头,大约3秒钟就会通过人脸识别,然后通过机器下方可以拿到一截将近90厘米的厕纸。

记者尝试了几次发现,同一张脸孔不能在十分钟内重复取纸,此外通过扫码,无需通过人脸识别也可以获取厕纸。记者在取纸机显示器上看到,有一行红色的小字提醒:“此设备不存储任何人脸信息,临时记录特征定时删除,公安部安全检测报告:公安检第1916647号”。

在海珠湖出入公厕的市民表示,并不太担心人脸数据被盗用。带着孩子的王姨表示:“我倒不是特别担心,因为我们老人家很多数据也不连手机,所以没啥。”大部分市民表示不担心人脸识别被盗取信息。

除了海珠湖公园,记者走访了位于海印桥脚的海印公园,同样发现公厕设置了人脸识别厕纸机。记者看到该机器与海珠湖公园的相仿,而在该机器上显示取纸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并且,该公厕的男女厕中都已不另设取纸。市民表示,人脸识别厕纸机可以更好的节约用纸,但是对于一些不怎么会使用的老人等,这种机器的设置“不太友好”。

记者走访,采访了公厕清洁员,公厕清洁员均表示,如今纸巾的用量比以往明显减少,较少出现故意抽取过多纸巾的情况。

刷脸办政务,连接官方平台

近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海珠区琶洲建设者之家的海珠政务服务驿站,这是全国首家“无人值守”智能政务服务驿站,创建于2019年4月。在这里,市民可以通过刷脸,一键注册登录相关系统,24小时自助办理粤港澳大湾区9大城市的民生、交通、住房、通关等约100项业务,以及广东政务服务网海珠区分厅、珠事通小程序上的政务服务事项。

刷脸后,市民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对此,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何悦胜介绍,该政务服务驿站对接的是“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市民进入上述平台刷脸后,经过平台比对通过后,再进入政务办理页面。而“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也就是说,整个刷脸认证过程是在省政府主办平台完成的,公众用户身份认证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充分得到保障。

事实上,“刷脸”认证平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南沙“微警认证”平台(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是全国首个政务数据达“亿级”数量的平台,支撑了全国近1/4的认证量,被广东省认定为“数字政府”改革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在多项指标上全国领先。在2020年10月,其服务的粤省事、穗康码等近650个政务应用程序就累计服务3.5亿人,认证总次数近20亿人次。

市场刷脸测温,不储存数据

在海珠区素社街海联肉菜市场和蟠龙市场,也分别设置了一台刷脸设备,市民进入市场前,需要通过该设备测温,体温正常后方可通过。

据素社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设备采用高灵敏度体温测量芯片和人脸识别程序,精确度比传统额温检测仪器提高20倍,市场进出人员只要像“照镜子”一样在检测处对准摄像头,检测仪器最快1秒内完成体温测量,实时显示体温。对体温超过37.3度的人员,机器会亮出红灯,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做进一步处理。

不过,上述负责人表示,该设备并没有连接网络,市民“刷脸”也只是为了进行体温测量,并不会对“刷脸”图片和个人信息进行储存或上传。

住在海联市场附近的街坊陈先生表示,这台设备应该只是一个升级了的测温设备,不过平时在一些商场和小区的刷脸设备就不太安全。”这些设施都是科技公司研发的,并没有官方背景,人脸识别后的信息被滥用也有可能。”

村民进卫生站“刷脸”享1元看病

在白云区江高镇大石岗村中心卫生站里,村民看就诊付费前,总会到服务窗口站一站。原来,这是村民们是在使用人脸识别。

据悉,该卫生站引入智慧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前期签约数据采集,村民只需站在识别区,系统能识别人脸判断村民是否为签约“一元钱看病”项目的村民并提供相应服务。

据了解,“一元钱看病”惠民项目明确,签约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低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卫生站在诊疗能力范围内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医保门诊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直接减免。简单来说就是村民在卫生站看病开药仅需支付一元钱。

“我们觉得挺好的,前期工作人员帮忙我输入登记后,来这里刷刷脸就能享受服务了,很方便。”村民吴阿伯说道。


市民心声

人脸识别门禁会不会隐私外泄?

当前,人脸识别系统越来越多融入到市民的生活当中,新技术为市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还有担忧和困惑,毕竟在当今社会,隐私一旦外泄,对个人会带来相当多的困扰。

大约在2020年4月份,白云区棠景街某小区张贴了一张通知,告知居民小区将开通人脸识别门禁。当时还是疫情比较紧张的时期,在此居住的陈姨觉得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对于人员出入管理是有好处。她听邻居说,假如没有在办理期间内登记,会进不了小区,于是打电话通知儿子赶紧回来办理。

陈姨儿子成家后,搬离了该小区。他不同意登记办理,他告诉陈姨,小区门口有一个小卖部,之前装了门禁卡,大家能从小卖部进出,即使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大家还是能通过小卖部进入小区。最让陈姨儿子担心的是,登记录入的信息会不会有泄漏的风险,还有,“假如不使用人脸识别门禁,原来的门禁卡还能使用吗?”陈姨将儿子的问题咨询小区管理处,得到的回复仅是“不会泄漏,放心使用。只能使用人脸识别门禁”几个字。

同样的问题,在另外一个小区得到了回复。2020年9月,荔湾区环市西苑社区的外围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居民只需要将脸部对准机器的摄像头,通过认证后就可以进入小区。

虽然人脸识别门禁为居民带来了便利,但是,有居民担心隐私外泄,不愿意使用,小区为此提供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原有的门禁刷卡系统同步使用。

针对居民担心隐私外泄,记者拨打了开发该小程序的广州科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用户的信息在登记过程中会被加密处理,而且公司与公安部门签订保密协议,严格按照公安保密要求进行建设,不存在有泄密的风险。此外,西村街来穗中心主任、西村街门禁办副主任龚女士告诉记者,负责审核信息的工作人员是无法看到全部具体的个人资料或导出的信息,居民可以放心使用。

“个人信息管理得到保障,应该由条例、法律去规制,不是谁说了安全就安全的。”陈姨听从了儿子的建议,没有办理登录录入信息,也“告别”了人脸识别门禁。

起初,她以为这会对她的出入造成影响,谁知真如儿子所料,小区还是能随意出入。小区大门旁有小卖部,人脸识别门禁就装在小卖部旁边。刚开始时,门闸关了,陈姨可以从小卖部进入小区。后来,门闸干脆随时开放,“人脸识别门禁好像成了摆设。只有到了晚上,小卖部关了,门闸也关闭了,人脸识别门禁才起作用。”作用到底有多大,陈姨说反正她感受不到。


委员建言

民革广东省委会:人脸识别应用应由公安部门审批与监管

记者了解到,民革广东省委会拟向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规范人脸识别应用,防范伦理与法律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提案指出,对人脸识别的强制使用屡屡成为热点事件,比如市民诉杭州野生动物园的“人脸识别第一案”,消费者戴头盔看房等事件引发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忧虑。人脸识别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永久性,不可替换,终身无法修改,一旦泄露即终身泄露,即便维权成功也难以恢复原状。目前允许任何组织单位可随意收集民众人脸数据生物信息,数据被泄露与滥用可能性急剧上升,引发严重的科技伦理问题,公民隐私权受到威胁,将极大伤害公众安全感。同时,相关法规和管理不足,行业治理框架尚未形成,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要为技术应用设立行政管理职能,健全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议由公安部门统一承担人脸识别应用的审批与监管职能,设立相应审批标准及程序,加强资源统筹、部门协作、信息共享。除道路、交通工具、银行等法律规定的安防应用以外,涉及对特定及非特定对象的处所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都应申报审批,公安部门依法审核其合法、正当和必要性。要监控数据安全,要求以必要安保措施限于最小范围使用。对于如小区管理等特定人群人脸识别应用,须以自愿为原则由个人信息主体进行必要性审查。物业应将其视作新增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交由业主按户数及面积2/3以上投票通过后方可申报审批,禁止非授权擅自使用人脸识别。对不合规安装、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要求定期整改,依法打击非法滥用。

同时,省层面要组织专项立法。明确界定设备及数据主管部门职责、技术标准、数据使用、管理权限、资质要求等。要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行业自律规范,制定伦理规则,强化保护个人隐私责任。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广东应先行进行省内立法

今年,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也提交了关于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的人脸识别精准度并不能达到100%,无法识别或识别错误的情况并不罕见。同时,人脸的面部特征具有不稳定性,人的面貌在光线、角度、妆容、整容、岁月等因素影响下都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其次,技术存在破解风险。随着3D打印技术,AI换脸技术等盛行,人脸识别易被破解。同时,还存数据收集、保管环节不完善等问题。从数据收集环节来看,表面上的告知实际上却相当于未明确告知或告知不充分。某些应用人脸识别的场景,表面看来是在被收集人有认知的情况下进行,但实际上,在信息告知不充分,包括收集的主体、收集的数据范围、使用目的及范围、保护措施与相应风险等均未予以明示的前提下,以一般公民的认识能力尚不足以充分认识到人脸信息被收集后所进行的流程和存在的一系列潜在风险。从数据保管环节来看,收集主体未能严格保证善加保护数据信息,人脸数据泄露的新闻报道并不罕见。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需勇于担当积极探索,结合草案规定的原则精神和广东实际情况先行进行省内立法,使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更具有操作性,为国家进一步立法积累经验。在立法中对人脸识别的适用要遵循合法性、必要性、正当性的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用合法、正当的方式,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处理个人敏感信息,避免过度使用引发的风险。要对人脸识别的运用领域进行限定,防止大规模适用所导致弊大于利的不利后果。要规定项目引入人脸识别技术,需要事前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容错率、数据存储、安防系统等进行验证,符合相关标准方可投入使用;事中收集、采取人脸信息时,要征得被收集者的有效同意,充分告知被收集者的权利,保障被收集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事后对被收集的信息进行持续追踪,防止数据信息被泄露、滥用,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在立法中,要明确规定收集方的告知义务,收集人脸信息必须事先征得被收集人的同意,并就收集范围、适用范围、风险后果等作明确的告知;其次要规定收集方的数据应用权力。所收集的数据范围应合乎告知的应用场景,且不允许超范围地收集人的面部数据;最后要规定收集方的数据保管义务。

市政协委员刘根生:应尽快制定《生物信息保护条例》

市政协委员、广州中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根生表示,广州市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产业,人脸识别作为AI重要应用,在交通、治安、疫情防控等方面成为政府好帮手,但是同时可能引发复杂多元的科技伦理、公共安全和法律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防范伦理与法律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建议组织市级专项立法,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建议市人大尽快制定《生物信息保护条例》,明确界定设备及数据主管部门职责、技术标准、数据使用、管理权限、资质要求等。规范生物信息数据权属及机制,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及收益权,健全使用、交易、共享等机制。设置机构准入场景、准入条件、权限及程序。

同时,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深化广州市“放管服”改革,建议将人脸识别社会场景应用的审批与监管纳入市公安部门管理职能。除道路、交通工具、银行等法律规定的安防应用以外,单位、个人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应自主申报,由公安部门依法审批与监管。要按目的合法正当、最小必要原则进行审查,限制使用场景。要整治不规范的采集与使用,提升政务系统安全性能要开展法律法规与公民隐私宣传教育,强化企业科技伦理与法律培训,全社会要加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的底线意识,促进人工智能行业稳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