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专家齐聚广州共议粤剧活态传承与发展
2020-12-12 14:37:35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川)12月9日,《中国戏曲(粤剧)声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东方宾馆举行,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专家和粤剧专家对粤剧艺术进行交流研讨。这是《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唱念卷》的首发系列活动之一。12月8日晚,该书首发演出晚会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粤剧名家为观众展示了难得一见的粤剧“舞台官话”版传统排场、例戏和经典流派名曲。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精彩、震撼”形容这台晚会,并认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对粤剧文化遗产的活态继承、守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全国其他剧种的保护传承具有示范性作用。

研讨会现场。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摄

去年出版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得到了戏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今年5月,由羊城书香节主办单位举办的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中,“做打卷”以超过15万张票数的佳绩荣登榜首。在今年9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9年度“张庚戏曲学术提名”活动中,“做打卷”作为理论类著作参评,以高票获奖。

据了解,在“唱念卷”的编纂过程中,对粤剧声腔艺术进行了大量的寻源、发掘、整理,全卷共分“语音声韵篇”“念白形式篇”“声腔结构篇”“古腔名曲篇”“流派唱腔篇”“唱功技巧篇”,仅页码就达到1060页。在总体设计上,“唱念卷”跟“做打卷”一样,是一部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教科书和辞书。书中收入了大量珍贵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其中大多数为当年粤剧名伶原唱的曲目,这也是“唱念卷”跟其他粤剧著作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唱念卷”优于其他曲类书籍的一大特点。此外,《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辑部还组织了一批老艺人,搜集了前辈大量演唱音频,通过研究和论证,选出约1700个舞台官话常用字,编出有史以来第一套粤剧舞台官话读音表,填补了多年来在舞台官话研究方面的空白。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发晚会。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摄

“粤剧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丢失传统的危机”,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在研讨会上谈起这部著作的缘起。近年,随着粤剧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也引发了倪惠英的担忧和思考,她担心粤剧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丢了些传统,被异化或者同化,这使她萌发了发掘整理粤剧传统的念头。2009年,粤剧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倪惠英的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最终促成了《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这一浩大文化工程的开启。

2017年9月,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启动了《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程。继“做打卷”和“唱念卷”后,编委会还计划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完成其余三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的编纂和出版工作,使这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能圆满完成。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主任陈建华在12月8日晚“唱念卷”首发演出晚会上致辞时表示:“在宣传文化部门的直接组织领导下,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倪惠英老师担任主编,粤剧界、出版界、影视界等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许多年长的表演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克服各种困难,带领一大批中青年研究人员和戏曲工作者,夜以继日投入编撰工作,终于圆满完成了《唱念卷》的编撰工作。”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作为一部集图文音像为一体的教科书和样本辞书,对于促进粤剧艺术的活态传承和生态修复,对于建构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在研讨会上谈到,这部著作让粤剧界、学术界重新认识了粤剧艺术的整体面貌,“过去我们只是把粤剧当成一种地方戏曲,却忽略了它作为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遗留下来的很多艺术遗产,不仅学术界可能遗忘了,甚至粤剧界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可能忽略了。这部著作站在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粤剧艺术遗产进行深度挖掘,并用图文声像的方式记录整理下来,让我们看到粤剧古老传统艺术的荟萃,为我们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及活态艺术遗产如何有效挖掘整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范本”。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守正是创新的基础,《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作为一部生动的粤剧教材,图文并茂,音像一体,在继承粤剧优秀传统方面具有导向性和系统性,在促进剧种繁荣发展方面,对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具有示范性意义,粤剧艺术活态传承的“广州经验”应面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