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近400个项目亮相高交会
2020-11-12 17:22:39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孙金龙)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进入第2天,记者12日获悉,中科院系统的40多家机构携近400个项目参展,其中包括“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等亮点。

“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亮相

中科院展区以“科技服务湾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展览面积达5000平方米。中科院广州分院组织40余家中科院系统单、近400个项目参展,集中展示了中科院系统在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转化情况。

记者看到,中科院展区展示内容涉及了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合成生物学、脑科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等方面。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携“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亮相,十分吸睛。

据介绍,“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是结合海洋科学研究对精细、实时观测数据的需求,自主研发的依靠浮力驱动的新型水下机器人。截至目前,“海翼”已成功执行了多次海洋科考任务,累计海上观测超过7400台天、观测距离16.7万公里,获得了5.2万条剖面数据,创造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最远航程、最长作业时间等多项纪录。更首次揭示了海洋中尺度涡旋、西太平洋黑潮水体、白令海陆坡流区、南海西边界流等精细结构,显著提升了我国海洋实时立体观测能力。

“深海热液探测AUV系统”(简称“探索4500”)为我国首台深海科学研究型自主水下机器人,由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组织研制,集成微地形地貌测量、近海底光学拍照、水体异常探测等功能,满足深海热液活动区和冷泉区精细探测的需求。2017年7月南海综合调查航次,“探索4500”在我国南海冷泉区开展大面积海底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和海底光学调查,获取了近海底水体探测数据和高清光学照片。2019年,“探索4500”成功完成了“海洋六号”深海探测共享科考航次任务,在联合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现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查明其分布范围、生物群落及流体活动等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省科学院组织院属14家科研院所的26项创新成果参展。其中在广东中心展区重点展出“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和“无人化空中自动巡检系统(云巢)”2项,科技抗疫成效汇总1项,集中展示23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

中科院深理工全面亮相

连续15年参展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依托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为主题,携200余项围绕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电子材料等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参展。其亮点项目包括国家高新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的天眼CT、10多项抗疫成果、合成生物学与脑科学重大基础设施、工业物联网等。

体外诊断全血处理芯片与检测系统,以自发驱动的微流控芯片用于临床临床样本的即时处理及下游检测,将需要借助专业医护人员,大型仪器进行的传统临床检测流程集成到微尺度的芯片上,实现快速,简易,一体化/多参数的生化检测。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光电元件搭建配套芯片使用的检测平台,快速输出检测结果,在快速,便捷的新型体外诊断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记者发现,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称中科院深理工)也在此次高交会上全面亮相,深圳先进院展示了其办学特色、学院以及学科介绍、重点的科研成果和人才队伍等。

据介绍,中科院携手深圳市,共同依托深圳先进院的科教基础,整合中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力量,建设中科院深理工。这是中科院在国内设立的第四所大学。10月,中科院深理工确定选址光明科学城,总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位于光明区内滨海明珠工业园的9.5万平方米作为中科院深理工的过渡校区,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据了解,在学科设置上,中科院深理工首批开设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5个专业,相应设立工程生物、生命健康、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六大学院和合成生物学、脑科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形成涵盖理、工、医、管等门类的学科体系。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