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巧用酒精 30分钟助患者“心病”解除
2020-07-15 21:29:55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张阳 黄睿 陈煜阳)酒精能治疗“心病”吗?今年55岁的饶叔三年前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并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率最快有140次/分,服药后症状好转不明显。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该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指导下,以谢双伦教授为核心的心律失常团队完成了该院首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术,解决了患者的“心病”。

长期高血压让心脏变大 

据悉,饶叔的“持续性房颤”的原因比较复杂,以前长期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没有规律服药,结果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率最快时更达到了140次/分。

再加上长期睡觉打鼾,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一步导致心脏重塑,左心房左心室变大,左心房内径超过50mm,而正常值为<35mm。两年前,饶叔还因为“冠心病”植入一枚支架。后经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正规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得比较理想,心脏也比之前缩小了一点,但左心房还是比较大,内径为47mm。

治疗持续性房颤需彻底消除病灶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中心主任谢双伦教授提到,对于这种大左房的持续性房颤,需要彻底消融病灶才能提高成功率。“目前房颤消融领域的最大难点,就是经心内膜导管消融无法彻底毁损Marshall静脉(韧带)及其附属结构。”谢双伦教授介绍,Marshall静脉位于心外膜,是参与房颤发作和维持的重要解剖结构。传统Marshall静脉消融是通过开胸或者穿刺心包腔的途径,但这两种方法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很难推广。

“经导管途径进行Marshall静脉的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是房颤消融领域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融合了电生理和冠脉的手法和技术。”谢双伦教授对此术式颇有研究,常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分享手术体会。经过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谢双伦教授决定给饶叔实施“心房颤动射频消融+Marshall 静脉酒精消融术”。

酒精消融解30分钟患者“心病”解除

7月9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王景峰教授的指导下,房颤中心团队在谢双伦教授的带领下成功为饶叔实施了该项手术。

Marshall静脉是冠状静脉的一个十分细小的分支,解剖位置变异较大,很容易漏掉,因此需首先精确定位该静脉。谢双伦教授首先使用冠脉造影导管对患者的冠状静脉进行造影,仔细寻找后发现了Marshall静脉。经过几次尝试,谢双伦教授顺利将指引导丝送到了Marshall静脉远端,接着在导丝的支撑下,送入球囊到Marshall静脉近段,一边将球囊扩张完全封堵 Marshall静脉,在Marshall静脉推注2毫升无水酒精,饶叔房颤即转为正常心跳。整个酒精消融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饶叔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

谢双伦教授提到,Marshall静脉是房颤病灶之一,因此单纯化学消融并不能解决房颤所有的病灶,仍需结合常规导管消融,才能进一步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经过Marshall 静脉酒精消融和常规射频消融后,饶叔完全恢复正常心跳,于术后次日顺利出院,困扰他多年的“心病”终于被解决了。

房颤是导致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王景峰教授介绍,Marshall酒精消融治疗房颤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手术方式,酒精消融相对安全,患者耐受性较好,随着技术的熟练,可有效避免导管消融不彻底或者消融过度引发的心脏穿孔,减少导管消融的手术并发症。Marshall酒精消融的成功开展,标志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律失常团队持续性房颤的综合导管消融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谢双伦教授介绍,房颤是导致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患者饱受其苦,不少患者其实都有房颤导管消融的指证,但又对房颤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诸多疑虑。该院心律失常团队近年来对持续性房颤、复发性房颤和外科术后房颤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复杂房颤的导管消融积累了不少独到经验。本次酒精消融的成功实施,为日后进一步提高房颤的导管消融水平打下了基础。

谢双伦教授还提醒患者,房颤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心脏重塑、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改善生活质量。另外,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酗酒等,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Marshall静脉示意图


 

将纤细的导丝放进Marshall静脉,用球囊堵住静脉入口,注射无水酒精,毁坏导致房颤的组织。
Marshall酒精消融后心房电压标测,可见二尖瓣峡部、心房后壁出现大量被酒精毁损的组织。红色是毁损的组织,紫色是正常组织,红色点是导管消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