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粤博看“龙门石窟” 目睹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2020-04-28 15:33:12

信息时报讯(记者 冯钰)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自今天(4月28日)开始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展出。未来4个月的时间里,市民可以来到现场欣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龙门石窟相关藏品。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珍贵文物占比高,亲赴洛阳也难得一见

龙门石窟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南郊,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多品、佛塔70余座,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之多样、雕刻之精美、蕴含之丰厚而蜚声中外。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此次展览分为“梵影归来——流失海外回归文物”“至善至美——北魏造像及碑刻艺术”“莲华庄严——唐代造像艺术”三个部分,汇集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龙门石窟相关藏品,同时结合龙门石窟、石刻图片以及3D打印模型,较为全面地描绘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展品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7件,珍贵文物占比非常之高,其中的舒像座菩萨像、力士像、优填王像都可谓是难得一见。

龙门石窟研究院余江宁院长表示,这是近年来首次较大规模举办的龙门石窟精品文物专题展览。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陈曦告诉记者,如此规模和文物等级的石窟造像展览来到广东,也是首次,“观众即使亲自到龙门石窟,也很难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藏品。”

“佛头”海外回流有传奇

近年来,“海外文物回流”持续受到关注,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公众目光。此次展览展示的8件回归文物也是一大亮点。20世纪初,洛阳龙门石窟被大规模破坏、盗凿,大批石窟佛造像流落海外,直到80余年后才开启了“回归”之路。

其中,最早“回归”的是一件迦叶罗汉像。它在1936年~1940年间被盗,后来被收藏家赫尔曼·维利先生拥有。1978年,赫尔曼·维利把它捐赠给加拿大国立艺术馆。2001年,加拿大国立艺术馆发现这件雕塑是龙门石窟看经寺29尊罗汉造像中唯一一尊被盗凿的摩诃迦叶尊者,确认后于当年4月19日将其无偿送还中国。这也是龙门石窟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流失珍贵文物。

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也很值得一说。一进展厅,左手第一件展品就是它。这尊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是北魏后期龙门佛像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雕刻手法洗练,刀法刚健有力,艺术价值很高。该佛头像回归的经历颇有传奇性,它在1907年至1921年期间被盗,先被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上世纪70年代末被美国收藏家购买。1991年,美籍华裔、好莱坞明星蜡像馆雕塑师陈哲敬在一次偶然机会中看到了这尊佛头像,便想起40多年前,他见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时的震撼,感觉此佛头像与龙门石窟联系密切,便将相关照片寄给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汤池,汤池看到照片激动地说:“这非龙门石窟古阳洞莫属。”飞赴龙门寻真身,当时65岁老人陈哲敬,拿着照片、打着手电、攀着木架,在11米高窟壁上整整找了10天,终于找到这尊佛像的袈裟与照片上佛头像残存衣纹吻合,再用电脑一合成,身首对接天衣无缝。去国近百年后,佛头像终于找到了家。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2005年10月,包括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在内的7件文物回归洛阳龙门石窟。

这8件石刻佛像属于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时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风范,是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石刻佛像的回归,对恢复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去年,这8件文物还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中展出,引起社会关注。

3D打印重现文物当年丰姿

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是使用了3D打印技术,让不可移动的龙门石窟的龛窟,从龙门山的崖壁上走出来,第一次开始其传播传统文化的“移动”之旅。

2019年,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对龙门石窟古阳洞内的五座佛龛,成功实施了高保真文物数字化,并且进行1:1 3D打印复制。其中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高树等四座复制窟,随着龙门石窟的精品院藏文物,从中原“远行”至岭南,在广东省博物馆进行首展。这四座佛龛是古阳洞有计划布局开凿的最早的四座佛龛,也是龙门石窟的造像之始,它们以其独特的形象、细腻的雕刻手法、高超的技艺水平,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代南北交流、东西融合的盛况,丰赡粹美,难以言表。更重要的是,其中随龛凿出的造像纪事碑,是入选龙门二十品的北魏书法圣品。这四座佛龛的三维数据精度目前是国内最高的,科学记录和原真呈现了龙门石窟北魏佛龛锦绣般的美。

3D技术还能让观众看到“彩色的石窟雕像”。时光的磨洗使得我们今天看到的石窟造像基本都是石头的本色,然而考古学家发现,这些雕像在当年刚刚被造出来的时候,可能是用青金石、雄黄、丹砂等矿物颜料上色的。展览中用三维数字化虚拟复原了万佛洞洞口南侧的一尊菩萨像,结合考古发掘证据,模拟出它当年的丰彩,目睹展品,仿佛时光在眼前倒流。


观展提示

本次展览为免费展览。受疫情影响,观众参观前需预约粤博门票,入馆时请佩戴口罩并出示健康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安全监测。

展览期间,将陆续推出学术讲座、直播导赏、线上填色游戏、微博摄影大赛等活动,还为观众准备了丰富的礼品。


精品文物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

一级文物

时代:北魏

材质:石灰岩

尺寸:高32厘米,宽14厘米,厚12.5厘米

这尊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就是北魏后期龙门佛像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雕刻手法洗练,刀法刚健有力,艺术价值高。高树龛是古阳洞北(左)壁上层著名的杨大眼龛上方一列小型龛中的一个,该佛头像是现知存世唯一的一件。高树龛于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完成,左侧“造像记”为《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魏碑中的佼佼者。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摩诃迦叶罗汉像(龙门石窟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流失珍贵文物)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

尺寸:高85厘米,宽56厘米

原处于龙门东山看经寺中,后被盗遭,2001年回归龙门。看经寺是唐武则天皇后为高宗修造的,是龙门唐代石窟中重要洞窟之一,环洞窟四周壁角,浮雕罗汉像,现存者有29躯,每尊高约1.8米,皆身着袈裟、足穿云履,神态刻画细致入微而有富于变化,是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也是中国石窟中最大的罗汉群像。

迦叶罗汉像为龙门石窟东山看经寺(第2194窟)二十九尊罗汉像的首尊。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佛坐像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

尺寸:高101厘米,宽56厘米,厚56厘米

出土于龙门奉先寺遗址,此尊佛像头部高肉髻,面部方圆,双眼细长,微睁下视,双唇饱满。身着双领下垂大衣,胸口露出内衣领口和系带,左手抚于左膝上,上举右手掌心向前,应作施无畏印,衣裾包裹双腿,右脚在前,结跏趺坐于圆形复瓣仰覆莲花束腰台座上。衣纹刻画写实,雕刻线条清晰流畅,整体呈庄严之态。

圣善寺僧怀则经幢

一级文物

时代:唐大中四年(850年)材质:石灰岩

尺寸:高58厘米,直径54厘米。

该幢是为洛阳圣善寺僧怀则位于龙门天竺寺东北的墓地所立的幢塔,由门人比丘绍明造立于唐大中四年(850年)。该幢形制特别,幢身为矮壮圆柱体。幢身上半部周围刻经文及题记,下部四面凿龛造像。龛与龛之间各线刻一株根茎粗壮,枝繁叶茂的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