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话剧《工业大道》在海珠区首演
2020-01-09 17:47:07

信息时报讯(记者 卫静雯)“许多名牌在这里制造,冰箱、篮球、球鞋、电饭煲……只要你想要的都能找到。爸爸妈妈是工人,我们都很骄傲。”1月8日晚,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和海珠区文广旅体局共同创作的话剧《工业大道》在海珠区小海燕剧场首演,通过爷孙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对工业梦想和追求,述说工业大道的实干创新精神。海珠区各行业群众代表,以及工业大道沿线企业退休人员、居民代表600余人观看了首演。

图/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讲述爷孙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对工业梦想和追求

据介绍,话剧讲述爷孙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对工业梦想和追求。全剧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舞台表现饱含诗意。生动、有趣、真实的情节,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工业大道》话剧导演李金泽介绍,剧中最老的一代是工业大道最早的工程师,我们用情怀,热情打造一个老工程师的形象;第2代人不再子承父业,在电商的大风口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企业;第3代人远赴他乡求学,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选择回到这片热土。通过三代人的故事将这工业大道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们所有的情感都和工业大道紧紧的纠葛在一起。

李金泽表示,剧中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1个层面就是我们记忆当中的工业大道,第2个层面就是今天已经改造好的工业大道,第3个是大家心目中的工业大道。

“在这部话剧中,看到了我们老一辈人的匠心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和工友们同甘共苦、一起奉献的精神。”沙园街广重社区居民郭继贤说。

如今,保利1918、BIG大干围艺术园区、海尚明珠智慧园和O2PARK等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在工业大道遍地开花。仅2018年,海珠区亿元税收园区就有5家。其中,保利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正是来自于今天的工业大道。

话剧突出年轻的一代高科技人才抢抓机遇

据悉,为让话剧更加贴近时代与生活,海珠区邀请到了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唐栋担纲艺术总监,并由其团队担纲本剧的主创。主创团队进行实地采风、资料研究、内容讨论等一系列的工作后,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指导,相关部门精心编排剧目,历时两年。该剧紧贴时代、紧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成功塑造了张建设、张大伟、张子豪等典型的人物形象,突出年轻的一代高科技人才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和创新精神,昭示出年青一代投身国家建设的激情梦想与实干精神。

剧中,第3代人坚持自己的梦想,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选择在琶洲创业,正是年轻的一代高科技人才抢抓机遇的体现。目前,琶洲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是广州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桥头堡。未来,琶洲地区将打造成数字创新产业、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

导演李金泽表示:“工业大道上虽已不见轰鸣的厂房,但工业大道的孩子去了琶洲开始新时代的工业梦想,正如我在剧本中写道:工业大道的故事没有结束,她穿过时间的隧道,延伸至琶洲,即将绽放绚丽的花朵。这是我想表达的。”

“工业大道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也是展示海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次打造话剧《工业大道》是我们深挖海珠文化的缩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仕君介绍,为全方位引领推动海珠历史文化的传承、践行和弘扬,他们通过政策扶持、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并深入研究海珠历史资料,将海珠文化元素串珠成链,努力推动文化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干部教育和群众生活。

广州工业大道曾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1952年开始广州“河南”郊区被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以建设。广州造纸厂、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造船厂等3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陆续在此扎根。在往后数十年时间里,这条5.5公里长的工业大道处于其鼎盛时期,生产出了万宝牌电冰箱、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等当时风靡全国的产品,广州第一条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等也成为工业大道的“代表作”。

之后,因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环境污染、经营不善等问题,工业大道沿线的厂房面临搬迁。以广州气体厂、第十一橡胶厂、广州锅炉厂等为代表的旧厂房逐渐被住宅小区取代。2011年1月,曾全国闻名的“南国纸城”广州造纸厂基本完成环保搬迁工作,结束了其在工业大道的70余年历程,也为工业大道曾经的工业辉煌画下了句号。

如今,在沙园地铁站旁的一幅主题墙上,以浮雕、激光刻板、历史传统照片为表达形式,鲜活呈现了工业历史的更迭演变,诉说着广州工业大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