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华附“学霸”摘得“中国青年诺贝尔奖”
2019-12-16 20:55:42

信息时报讯(记者 庞泽欣 实习生 林晓欣 通讯员 李芸)华附学霸又夺金了。在刚刚结束的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名学生取得了“2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其中古云天获总分全国第一。14日举行的2019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全球总决赛中,华附共有10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夺得“1金2铜3优胜4入围”,获奖数量及质量名列全国名校之首。2019年英才计划选拔中,华附共有5人入选,包揽全省一半名额。

华附今年化学奥数金奖得主等优秀学生接受采访。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拿下丘成桐金奖的成果同学。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拿下丘成桐金奖的徐游新同学。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金奖得主张弘毅同学。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金奖得主古云天同学。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华附揽“丘成桐奖”数量质量全国之首

2019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全球总决赛于12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丘奖素有“中国青年诺贝尔奖”之美誉,本届丘奖共有来自海内外70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两天封闭式面对面的全英语交流和答辩,最终产生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六个学科各奖项(注:每学科金奖1名,银奖1名,铜奖3名,优胜奖5名)。

华附共十支队伍经南方赛区选拔脱颖而出(均获得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南部赛区一等奖),经过学生不断完善论文,老师多轮指导和多次模拟答辩训练,他们在总决赛中用全英答辩,表现出色,一举夺得“1金2铜3优胜4入围”优异成绩,入选总决赛的队伍数量及获奖质量名列全国名校之首。

华附高二1班成果、徐游新以研究项目“昆虫呼吸蛋白的分子演化”获得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金奖。回忆获奖之路,成果认为这将是毕生难忘的一段珍贵回忆:“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时,我们合理分工、互帮互助,克服了各种困难;准备pre时,我们反复修改,理清思路;准备问辩时,我们阅读大量有关文献,不断挖掘自己的知识盲区、锻炼自己的口语。既然有着很大的偶然因素,我想我们也仍然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其它选手所展现出的非凡气度和才能也发自内心地钦佩和感到不足。”

徐游新认为比赛的最大收获是过程中带来的知识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她说:“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新的东西:从一开始阅读文献了解有关昆虫呼吸蛋白的知识,再到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与网站,以及摸索如何撰写论文。为了准备比赛而做的研究,已让我们受益匪浅,而在有幸进入半决赛以及总决赛后,更是从研究内容展示的准备中得到了演讲能力的提升,还参与了三次本来只在大学毕业前才有机会参加的论文答辩。这对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难能可贵的锻炼与考验。”

此外,华附有4位学生在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中取得了“2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其中金牌获得者古云天、张弘毅入选国家集训队,并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保送录取。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全国一等奖(金牌):古云天(总分全国第一)、张弘毅

全国二等奖(银牌):王姝睿

全国三等奖(铜牌):黄正东(高二)

英才计划:全省入选共10人,华附5人

日前,2019年英才计划学科论坛结果出炉,广东省共10人入选,其中华附5人。

据介绍,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英才计划学科论坛根据学生一年以来的综合表现选出前25%的学员参加,入选同学展示一年来参加“英才计划”的收获、体会以及学习成果,并准备8分钟以内的PPT(生物学科除外),学科工作委员会通过布展问辩、PPT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议,最终评议出前15%的学生为2019年英才计划年度优秀学员。

入选物理科的陈一苇是英才计划年度优秀学员,师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志兵,在李志兵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开始了物理学科的学习与研究。陈一苇在李志兵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关于耦合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等学习报告和“光学干涉测量流体二维温度场分布数学模型推导与实验验证研究”研究报告,还参与制作了中微子振荡的科普视频,参加了Breakthrough Junior Challenge Prize的国际比赛。

陈一苇表示,通过这一年的学习,逐渐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形成了开阔的科研视野。“这次论坛的评委老师们都是物理学科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在论坛提问过程不断促使我思考——我真的弄明白这个问题了吗?武向平院士还在论坛中鼓励我们保持学习科学、热爱科研的热情,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他还鼓励我从身边的现象发现问题,再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要保持对科研的好奇之心。他的鼓励让我对物理科学进一步产了生浓厚的兴趣。” 陈一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