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图展出珍贵古地图,看尽广州城今昔变迁
2019-12-16 19:02:45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川 通讯员 曾茜 江海潮)12月16日,由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主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协办的“全球地图中的广州”展览在广州图书馆展出。展览共展出80余件珍贵古地图,其中60多件来自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全球地图中的澳门”古地图收藏。展览将持续至12月30日。

本次展览从六个主题分别展现古地图中不同层面的广州,包括明清时期的广州、西方地图中的广州、广州之内外交通、广东省城风貌、广州城市规划和珠江航道图。展览通过丰富的古地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诠释广州的历史,突显广州在中西交通、贸易、文化交流以及早期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

展览开幕现场。
展品亮点

明清地图中的广州城市变迁

展览从明清时期的广州开始,简要回顾了明清时期中文地图对广州的记录,主要表现了广州府治下的州县地理山川形势、道里路程,以及广州府城内部的城市形态。其中,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成书的《广东通志初稿》中所绘“广州府”图,是目前所见汉文史料中最早的广州府图。

在这些珍贵的古地图中,《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是康熙二年(1663年)苏州王君甫根据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曹君义《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为底本重新刊印。该图实际上是当时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因为图中不仅记载了明代全国山川地貌、府州县治和各地古今人物的情况,同时还绘制和注记了欧洲、非洲、美洲许多国名,展现出明清之际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广州是最早见诸于西方地图和文献中的中国城市之一。展品中,有两幅根据1855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富文牧师绘制手绘地图印制的《广州城及城郊全图》,非常准确地描绘了广州城内部的主要构成、区域、建筑和街道,重要地名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注记。地图绘制范围北至越秀山镇海楼(俗称五层楼),南至珠江南岸的海幢寺,东至今天东山区的太监寺和东山庙,西至今天荔湾区的仁威庙。由于绘制精良,该图不断被刊印和重制。

古地图显示大湾区城市群悠久的互动交往史

开幕式上,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赵洗尘致辞时介绍,在西方古地图中,澳门和广州往往是同时出现,反映出两地在当时的对外交往中相伴相生、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助理馆长杨迅凌给观众导览。

展品中,有一张由葡萄牙制图师多拉多1570年绘制的航海图,广州被标记为“Camtaö”;这张图也是目前已知史上第一次以“macao”这个现代书写形式注记澳门的地图。早期西方地图中往往把澳门标注在珠江口的东岸,这是因为当时西方人从澳门进入广州是通过澳门西侧的磨刀门河道。该河道因为淤泥沉积逐渐让位给今天澳门东侧的虎门水道。澳门在古地图中珠江口的位置,反映出澳门与广州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这两个城市在中西交往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也清晰展现了明清时期大湾区中城市节点的构成和变化。展品中有一幅由著名澳门历史学家白乐嘉先生收藏的1922年澳门城市工程图,描绘了当时广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及城际交通情况,当中的城市基本亦是现今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城市,显示出大湾区城市群悠久的互动交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