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纪录片首届声音论坛于羊城开“声”
2019-12-12 17:04:47

信息时报讯(记者 晏文龙 实习生 黄雪燕)声音的魅力是什么?纪录片解说的魅力又是什么?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东日”南派纪录片首届声音论坛及声音论坛分论坛:什么是纪录片的好声音分别于12月11日、12日进行。这是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首次开办以声音为主题的纪录片解说论坛,此次论坛的举办,让更多纪录片的制作人和观众认识到声音解说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曾志华曾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纪录片”和“纪录片解说”为关键词去搜索,得出关于纪录片解说的所搜结果有25076条,而关于纪录片解说的搜索结果仅有104条。从这一组数据的对比得出,国内对纪录片解说的重视程度不高。曾志华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特别辟出的声音论坛,让有意无意被忽视、被屏蔽的声音获得了一席之地,给了声音一个机会。” 此外,中央新影集团导演陈怡也表示,做纪录片其实是很小众的圈子,并且绝大部分纪录片制作人没有认识到声音的重要性,所以这一次声音论坛是难能可贵的。

好的声音是什么?什么是纪录片的好声音?在声音论坛上,嘉宾们都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他们在现场各抒己见,围绕着“什么是纪录片的好声音”而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会嘉宾多维度的探究了纪录片的好声音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纪录片的好声音。


我认为同期声是最美的,如果一个纪录片中屏蔽掉生活中的某些声音,那就失去了生活气息;而声音最美与否的评价者,是听者;每个人都有最想听到的声音,能被听者接受并认为是好的,那就是好的声音。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何苏六

我认为,人生存的方式就是文化,而文化的传承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今天我们判断什么是纪录片的好声音,我想,这个声音里面是不是包含着我们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如果有,就是好声音,而不在于你的音色、音质、音量、你的语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首席主播苏扬

纪录片解说的声音价值,就在于它依从人类感知觉器官的本能,给予受众感性的生存维度,同时赋予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在“读图时代”,别忘了耳朵也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曾志华

纪录片不仅仅只有画面,并且纪录片中的声音是非常宝贵的一个元素,没有声音就很难体验会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纪录片中每一帧画面都是所有人(导演、解说员等)情感的表达。《广府春秋》的解说员是苏扬老师,他的声音能够把观众的注意力带到纪录片的情景当中去,而我在拍了《广府春秋》这一部纪录片后才真正的走进广府文化,了解广东海洋文明的发展史;如何与声音部门进行沟通的实用性干货:明确作品的主题和故事线;做好脚本和剪辑的精加工工作;学会用关键词总结作品的特点;对配器、边去、音乐流派等具体细节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中央新影集团导演陈怡

纪录片解说员在配音的时候需要寻找纪录片最原本的气质,并且需要在为纪录片解说的过程中寻找分寸感,真正的解说员在纪录片中是不会让人感受到他的存在的。并且真正的解说词是不存在的,当语言工作者的表述与画面契合的话,就能省掉备用解说词这一过程。

——北京沐肆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王同

没有不好的稿件,只有不好的配音;配音是对作品的还原和提升。解说中好的声音能够让人记住,而更好的声音需要达到忘我的状态;解说语言的代入感,做到自然是需要功夫的,我跟大家分享我工作时总结出的三真法则:认真、较真、天真。最后,希望未来南派纪录片中声音的篇章做到温润有张力。

——广东卫视主持人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