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在穗成立
2019-11-16 21:58:42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靳婷)精神健康和冠心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这两个话题,事实上存在紧密的联系。“我们有非常大量的从流行病学调查、长期随访、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验的证据显示,如果让精神状态存在问题的人在实验室里做个心算或者小小的演讲,30-50%的成年人会出现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国际知名的心理与心血管病研究专家蒋蔚告诉记者,这部分人群,在将来的三五年里心血管的大事件发生率会比常人高2~2.5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脑中风。

这是精神健康与疾病之间联系紧密典型的案例。其实,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都与精神健康有着类似的关联,这就是现代心身医学这个新学科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1月16日,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心身医学学术论坛,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担任主任委员。

心身疾病负担沉重,医疗模式迫切需要转变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传染病和营养不良为主转变为由社会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不健康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即心身疾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示,我国成年人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约17.5%,由精神障碍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指出,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的情况广泛存在,其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心身健康问题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公众的重视。

近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教授致力于心身医学、双心医学和整合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率先在中国将1977年美国恩格尔教授提出的从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耿庆山教授指出,目前医学模式主要以生物医学为主,委员会将致力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宣传和推广整合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进心身医学的临床实践、研究、交流、教学和培训等;提升医务人员及其他健康服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胜任力。工作计划是促进心身医学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统的研究和培训项目;稳步推进心身医学的临床实践。

“专科出诊、联合会诊、及时转诊。”耿庆山教授用十二个字概括心身医学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他解释,截止至2018年底,我国仅有3.5万名精神科医生,心身医学的“主战场”应设置在非精神科,通过对非精神科医生的培训,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他透露,目前委员会正推动与广东省医保局、广州市医保局联合进行RCT研究,即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调查用心身治疗模式,患者的满意度是不是提升,家属的满意度有没有提升?还医疗费用会不会下降?”

启动公益项目提供数字化心身综合治疗

本次全国心身医学学术论坛主题为“心身整合医疗,促进全民健康”,旨在为从事心身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和培训的专家和同道搭建学习和交流和平台。论坛围绕心身方向整合医疗的未来发展与实践、医学技术应用与前沿方向进行专题研讨,由主论坛和“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睡眠与心理健康”和“双心医学”四个分论坛组成,1000余位医院领导及心身领域专家参与了活动。

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部长高峰、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旭东教授、妙手医生联合创始人兼CMO罗东滔共同启动了心理援助公益服务项目,中盛凯新企业集团张妮董事长启动了综合医院心身整合医疗大数据项目。据悉,这两个项目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心理测评及先进的数字化心身综合治疗,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身医学的发展。

大会最后,耿庆山教授就整个心身医学学术论坛进行了深刻总结与展望:近年来,世界心身医学在基础、临床以及科研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心身医学事业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样发展迅速。未来,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将持续整合优质医生资源,将多方医疗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我国基于大数据的心身整合医学规范化体系建设及临床应用,一是通过自检、筛查、干预、评估、智能诊断等多种方式分析制定心身医学临床标准化诊疗流程;二是通过大样本研究形成临床心身整合治疗的指南、临床诊疗规范和专家共识;三是建立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术期刊传播体系,加快项目实施和成果推广,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最大程度造福患者,做到心身同治,推动我国心身医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