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这九大因素和乳腺癌发病相关
2019-10-19 21:10:42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并以粉红丝带作为乳腺癌防治活动的标识。10月19日上午,中山三院举行“粉红丝带月”乳腺疾病义诊咨询活动。记者了解到,据Globocan 2018统计,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每10万女性36.1例。东部沿海城市发病率最高,广州乳腺癌的ASR为46.6例/10万女性,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与生命。据悉,在乳腺癌发病相关因中,婚育也是重要因素,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已婚者的2倍。此外,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等都是危险因素。

中山三院甲乳外科主任刘仁斌教授为患者义诊。通讯员供图



乳腺癌发病有年轻趋势   

“与西方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较早、乳腺癌筛查比例较低、诊断延迟、医疗资源不足、大众对乳腺癌认知缺乏等特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刘仁斌教授强调,对乳腺癌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刘仁斌教授称,在临床中,他接诊的最小的乳腺癌患者仅有16岁,疾病的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相对晚期了。“我们有个病人这几天才来,30多岁,文化程度也不低,经济条件也可以,但来治疗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全身转移。”刘仁斌教授介绍,在临床中一些人发现了自己的病痛,却不进行规范就医,理念也存在问题,拖到晚期才前来治疗。“在她们的观念中,有的病人认为,现在的医疗手段达不到100%的治愈,不去进行就医,反而选择其他的方式,试图通过自己的意念去治愈,这是很不科学的”。刘任斌教授介绍,事实上,乳腺癌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治疗效果是很理想的。他介绍,10月19日接诊复查了一位73岁的老太太,她是十年前发现乳腺癌并进行治疗的,目前来看,治疗效果非常好。

    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刘仁斌教授介绍,洗澡的时候可以自查,触摸到肿块及时就医。刘仁斌介绍,我国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高危风险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有: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临床体检、MRI检查等。建议一般风险人群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高危风险人群除推荐筛查频度为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外,还可采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九大因素和乳腺癌发病相关

刘仁斌介绍,以下九大因素和乳腺癌的发病相关,以下高风险人群更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并注重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第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第二、家族史与乳腺癌相关基因BRCA2

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腺癌的妇女,女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


第三、婚育

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已婚者的2倍。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


第四、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乳腺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具有剂量一效应关系。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腺癌的机会也增加。


第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第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工作压力,单身贵族或丁克族生活。


第七、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

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生活不幸福感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从而情绪不稳定或不平和。


第八、激素

内分泌平衡失调:雌激素、孕激素,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有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此妇女不能随便补充雌、孕激素。


第九、药物

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体类药物有増加乳腺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