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典当博物馆重新开馆,活化为艺术空间
2019-09-26 10:13:39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川)广州又添一处文艺打卡地! 9月25日,作为广东省内首家典当行业博物馆的东平典当博物馆,经过近一年的闭馆升级改造后,以全新面貌向公众重新开放。记者发现,重新开放的博物馆,除了原有的展览外,还全新活化升级成为当代艺术空间。东平典当博物馆馆长黄轶群为记者现场导览介绍,未来将结合东平大押的建筑空间特色,定期向市民观众展示和推广优秀的当代艺术和广府文化主题艺术,争取打造一个集典当历史传承、文化艺术体验和美学培育互动为一体的展览展示空间。


东平典当博物馆重新开馆。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据介绍,晚清至民国初期,曾有 400 多家当铺林立广州城,随着历史变迁,如今遗留下来的古代当铺建筑实物已寥寥无几,位于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处的东平大押是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当铺建筑。东平大押建于清末民初,原称“大东门旧当铺”,曾是广州典当行业高度发展时期的全市第二大当铺。1934 年,因出现通货恶性膨胀、货币贬值等恶化的经济环境,东平大押结束营业。20 世纪 70 年代,当铺旧址被曙光无线电厂当作员工宿舍。2009 年 9 月,东平大押公布为广州市越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越秀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将东平大押打造成广东省首家典当行业博物馆——东平典当博物馆,率先实现了社会力量参与国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

化身为典当博物馆的东平大押,现存文物建筑为东平大押货仓楼,建筑风格为清末民初岭南碉楼形式。其内部保留了当时中式当铺的典型风格,基本还原了旧观,并展示了典当业历史沿革内容,可供观众领略几分当年广州典当业全盛时的风采。历经百余年时光的洗礼,这幢古朴的古碉楼建筑与繁华的现代都市已融为一体,在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繁华景象的衬托下,成为了一处独特的城市景观。

在担任东平典当博物馆馆长的同时,黄轶群还是逵园艺术馆的创始人,有8年活化运营老建筑的经历。在他看来,东平大押与逵园建筑风格迥异,年代更久远,如何活化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和挑战。据他介绍,2018 年下半年起至今,逵园艺术馆团队对东平典当博物馆的文物建筑进行了保养维护,并结合东平大押的历史内涵、建筑价值、地理位置等特点,重新规划设计,调整升级了展陈内容与形式。

目前整栋建筑共有5层,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第一层为典当场景还原区域,新增了与典当相关的艺术衍生品展示和销售区域;第二层为广州典当史展示区域,通过图文和实物资料呈现广州的典当历史与典当文化。三层和四层是本次重新开放的亮点,第三层为文化艺术展示空间,第四层为文化交流互动空间,将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典当文化及艺术文化的互动交流活动。顶层五楼是首次公开呈现,可以从中看到这栋古建筑建造技术的更多细节。


第一层还原了当年典当场景。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第三层为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将来会举办更多当代展览。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首次开放的顶楼5层,可以看到更多古建筑的建筑细节。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第三层目前已有展览,三块电子屏幕正在循环放映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家卓莹的影像作品。“卓莹的作品主要讲物件交换和时空穿越的主题,跟东平典当博物馆的历史比较相关。以后我们推出的艺术展览,都会跟博物馆典当的历史文化渊源尽量结合”。黄轶群强调,“将来会着重推出广州本土艺术家或与广府文化传承有关的展览,比如非遗。我们马上要跟广州美术学院非遗中心合作,借助他们的艺术资源,以更当代、更有互动性的方式展现非遗传统文化,希望吸引年轻观众关注广府历史文化”。

黄轶群表示,恢复开放期间,馆方将继续综合观众意见建议和实际运行情况,完善提升馆内陈列展览内容和公众服务配套,下一步,馆方还将拓展与各学校和各文化场馆的联动,“希望复合型的空间内容规划和丰富多元的交流互动输出,更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助力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


东平典当博物馆参观提示:

地点:越秀区中山四路1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30—17:30(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