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起购的银行理财成“抢手货”
2019-08-18 21:15:00

信息时报讯(记者 梁海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特别是的五大行理财子公司无论是在组织架构还是产品类型都给银行资管市场带来示范和引领效应。近日记者就了解到,借着仅1元的起购金额、超市场平均的收益率,首批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成为了其理财市场上的“抢手货”。


一元起购的银行理财“好抢手”

“刚刚登录时显示还有4万多的额度可以购买,不过点击购买后再做完风险测评就显示没有可购买额度了。”8月16日,有市民对信息时报记者表示,最近在中国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上,出现了这样的一款热门的理财产品,购买的额度基本靠拼“手速”来抢。市场更有消息显示,15日当日下午,该产品的可售额度仅剩4元。其后,该产品虽然不定时有额度的补充,但是基本上都是属于“秒出现,秒抢光”的状态。

据记者了解,该产品为中国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中银理财在8月15日推出首款理财产品——(灵活配置)中银理财-智富(封闭式)2019年01期。从产品类型类型来看,为混合类净值型理财,投资期限为728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4.7%(年化),资金T日赎回,本金T+1到账,总额度为10亿。理财产品到期或提前终止时,如果理财产品份额的收益超出业绩比较基准,超出部分客户按照50%的比例分成。据介绍,产品主要满足客户中长期投资需求,产品将根据市场不同阶段变化,在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大类资产中灵活配置资金,让客户分享市场发展的机会和红利。8月15日至26日,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营业网点、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购买。

为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这么“抢手”?首先,在投资者购买理财时最先留意之一的数据自然是收益率。该产品的业绩基准达到了4.7%,而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2019年7月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跌仅为4.16%,环比下降4个基点,连续17个月下降。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付影还分析指出,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主要与今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上半年央行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在此背景下,市场利率必然持续下降,银行理财收益率将进一步维持下降趋势。

此外,从购买起点来看,虽然在资管新规后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的起购点为1万元,但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起点更是低至1元。数据还显示,7月份有三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理财产品。开业最早的工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17只产品中,有8只产品起投金额为1元;建信理财和交银理财共发行三只理财产品,且起投金额均为1元。超低的理财起售门槛、超目前市面的平均理财收益率,首批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自然成为“抢手货”。


理财产品净值型化转型提速

虽然理财子公司产品成“热门”,但是付影指出,投资者依然要根据风险等级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购买。截至7月末,已经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其中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均发行了净值型理财产品,且多数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混合类为辅。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刚成立之初,新发行的产品主要面向“平衡型”“进取型”等风险能力承受较高的净值型客户,虽然在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较为少见,但其实符合银行相对保守稳健的特点。如上述中行的理财子公司的“抢手”理财产品,虽然起购金额为1元,但是风险等级为3级(中等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净值型产品,还要多进行研究,了解产品的投向,并根据产品的风险等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另外,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1107只,较6月增加13.27%,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首月超过千只。其中封闭式产品989只,占比为89.34%;开放式产品118只,占比为10.66%。华夏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为7月份净值型理财发行量前三的银行,分别发行了266只、153只、81只。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持续上升,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陆续成立,银行理财产品将全面向净值化转型。

“对于资金投资流动性要求较低且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的投资者,建议关注中长期的保本类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未来保本类理财产品将越来越少。同时,基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目前来看8月份不论是存款利率还是大额存单利率均难言上涨,但银行会依据自身的负债情况,对存款、大额存单等品种进行结构性调整,个别期限的存款利率以及大额存单的产品或会出现上调。”付影表示。